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双循环”格局下如何做强中国产业链

经济大家谈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韩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产业链重构升级已经是箭在弦上。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强中国产业链?来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韩晶的深度解读。 

做好产业链备份,加快构建区域产业链。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应主动构建多层次产业链以实现更多样化的开放模式。新的开放战略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即通过完善升级国内产业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并重视国内、国际大循环之间的互动。

一方面,中国企业仍然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竞争,本土企业可以主动借助全球市场的竞争效应,积极依靠“竞争促进创新”和“竞争中学习效应”等机制渠道,实现全球市场竞争驱动型的中国产业链水平升级模式。本土企业在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产业链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对于不可替代性强的高依赖度产品,积极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新的替代渠道,开拓供给来源,做好产业链备份。例如汽车行业,中国企业应该在国际市场上选择多家供应商,尽量将供应商配置在全球不同的区域以分散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需要更加关注区域产业链的构建。近10年来,全球产业链参与度增长最快的区域是亚太区域,中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产业链主导国家,中国和日韩、东盟、南亚产业链关联度比较高,并且该产业链自我循环完整。未来中国应加强亚洲产业链整合,加速要素更大范围自由流动,打造亚太统一大市场。同时,还需加快构建沿“一带一路”的以我国为主的全球产业链。可以将一些在国内非核心的制造业生产模块外包给“一带一路”沿线的后发经济体,充分利用其劳动力优势和市场潜力,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中资企业则致力于开发核心技术模块,形成中国“智”造优势。

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加快构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形成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新产业生态。尤其是要加快区域产业链集群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根据不同产业链长短优化布局。产业链长的适宜在全区域多点布局建设网络化集群,产业链短的则适宜集中建设集群基地,通过区域的垂直整合,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性完整产业链中心。并以集群化发展为根基,加速全球产业战略重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可以利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将产业链向中西部和东北部延伸。鼓励形成更多的国内经济循环和产业合作,适度替代全球产业链弱化的负面效应,实现中国产业链区域空间布局的系统整合优化。

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提高产业链层级。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这说明既要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又要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调整创新战略,实现从“模仿创新”到“原始创新”的模式转换。从模仿创新走向原始创新是以产业链为主线构建创新系统的必由之路,促进其链式反应形成新产业链条,加速技术系统变革,实现技术—经济范式变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当前,亟需解决行业反映突出的专用设备、材料、工艺等共性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由以区域集中规划向以产业链集中规划的创新模式转化。以产业链为主线构建创新系统,就要以产业技术链升级为导向,精准挖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技术需求,集中规划和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实现产业整体技术升级。

三是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耦合。坚持上下游联动,做大上游带动下游产业链生成,做精下游稳定上游产能规模,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中的主导作用,支持集中产业链力量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着力解决跨行业跨区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合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组织构架创新,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创造产业链的民族品牌,加快推动品牌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链品牌在全球的竞争力。

积极拓展内需市场,提升产业链的市场容量。传统的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全球经贸关系不确定性的国际背景下已经略显疲态。消费和投资处于产业链两端,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既是疫情背景下有效应对国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扩大内需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释放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的潜在需求。培育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消费,扩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注重消费品质、消费体验和消费便利程度的升级。挖掘传统市场的增量需求,开拓多维度的“场景触网”,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促进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协同发展。同时,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实现“消有所保”。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性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把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弱项加快补起来,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壮大起来。围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挖掘投资新热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促使制造业实现技术改造与设备升级,带动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大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更好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的美好生活。

借力数字经济,打开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通道。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供应链信息搜集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购买或者销售物资渠道缺乏、物流受阻的问题,推动上下游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转动起来,为重构产业链提供大环境支持。

应鼓励企业加快推进“互联网+”向“智能+”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全链条、全渠道、全领域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实现数字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控制、销售客服等各个环节的融合,并根据自身业务创新数据资源应用范围和价值实现方式,促进数据流和产业链高效运行,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深度合作,促进具有数据建模分析及应用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除此之外,还应大力提升产业链业务协同水平,政府应完善支持产业数字化的专项政策,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渠道,降低企业信息成本,缓解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鸿沟难题以促进产业链间业务协同水平;还要加快构建协同、开放、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将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智慧城市、农业、交通、能源、教育、医疗、制造、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融合升级。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战“疫”说理】如何把握疫情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战“疫”说理】“无接触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战“疫”说理】新基建将如何发挥新动能

【战“疫”说理】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关键

【战“疫”说理】政企合作的抗疫经验

【战“疫”说理】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优势凸显

【战“疫”说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战“疫”说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创新经济治理

经济大家谈 | 这三个重点领域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王一鸣: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危为机

经济大家谈 | 唐任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在行动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注重绿色发展

经济大家谈 | 稳投资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实现“五个结合”

经济大家谈 |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的多重逻辑

经济大家谈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提振消费,助推经济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打造经济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科学推进新基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新时代西部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经济大家谈 | 构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经济大家谈 | 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协同发展“夜经济”,打造惠民富民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在常态化防控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充分把握新基建的核心与实质

经济大家谈 | 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经济大家谈 |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把握战略机遇,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后疫情时代无接触经济的产业图景

经济大家谈 | 让经济自我回升更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化危为机:战胜经济风险的智慧

经济大家谈 |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起点

经济大家谈 | 全力保护企业生产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经济大家谈 | 以创新为动力,把握新增长之“机”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刺激消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向好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经济大家谈 | 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经济大家谈 | 实施更加积极全面的扩大内需战略

经济大家谈 | 在国际数字经济建设中贡献中国智慧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经济大家谈 | 下半年经济工作如何实现稳中求进

经济大家谈 | 以“双循环”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提速新基建 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数字经济塑造了新的生产力

经济大家谈 | “在线新经济”何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经济大家谈 | “新消费”释放潜能动力足

经济大家谈 | 建设大都市圈,推动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经济大家谈 | 以高质量发展开创旅游业新局面

经济大家谈 | 在变局中找到中国的战略机遇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代经济”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

经济大家谈 | “云经济”迅速崛起背后的强大动力

经济大家谈 | 使人才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大家谈 | 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以双循环格局提升产业链水平

经济大家谈 | 科学认识城市发展规律,让城市更高效更宜居

经济大家谈 | 银发消费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得力引擎

经济大家谈 | 零工经济激活就业潜力

经济大家谈 | 全面激发居家经济的发展动能

经济大家谈 | 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经济大家谈 | 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国内大循环重点是扩大内需

经济大家谈 | 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发展要始终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通过制度创新化解双循环的“堵点”

经济大家谈 | 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经济大家谈 | 外资缘何持续看好中国

经济大家谈 | 推动全球价值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经济大家谈 | 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经济大家谈 | 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方位和新特点

经济大家谈 | 在“双循环”格局下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

经济大家谈 | 实现中国自贸试验区更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促进“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经济大家谈 | 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的本质和要

经济大家谈 | 自贸试验区如何促进国内大

经济大家谈|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与鲜明特征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