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陈明星,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叶超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点,城乡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继续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各地区及各领域的共识。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了人的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

过去六年,我国各地区着力转变以“土地城镇化”为核心的粗放式发展道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推动工作,关注“人的城镇化”。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53.7%提高到2019年的60.6%,城镇人口约累计增加1.17亿人,年均增加约1955万人。在人口流动速度和规模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特大城市积分落户制、居住证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等户籍改革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提供了新路径,逐步打破了城乡户籍二元体制的隔阂,有效推动了人的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环境提升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2018年,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推动了我国大中小城市人居环境的合理规划和综合整治。城市生活空间更加宜居和合理,城市功能也更趋于完善和综合,为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提供了重要抓手。

依托城市群优化了城镇化空间形态与国土开发结构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地区。快速发展中的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哈长等城市群也日趋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推动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更加均衡,充分发挥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城市加快了综合性的城市更新建设,突出实施了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等举措,积极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水土气污染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并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些城市的工业遗产与历史文化遗迹也得到保留,城市文脉与人脉得到延续。

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工作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综合性过程,涉及发展阶段判断、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城乡要素统筹、各种资源配置、地方发展实践等,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进行有效指导。第一版新型城镇化规划有效期是2014—2020年,即将于今年到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给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制定2020后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十分必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关系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新时代不仅是一个涉及时间阶段的判断,更是空间和社会发展状态的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期,亟待开展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县域新型城镇化,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民是人的城镇化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不可分的整体,市民化是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未来需采取多种途径着力推进市民化进程,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统筹推进异地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两种模式。一方面,进一步加快户籍及其关联的社保等系列化制度的综合改革,推动流动农民工在工作城市享有与本地人相同的就业、教育、医疗的机会和待遇。另一方面,需要更加重视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农村转移人口的就近市民化,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战“疫”说理】如何把握疫情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战“疫”说理】“无接触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战“疫”说理】新基建将如何发挥新动能

【战“疫”说理】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关键

【战“疫”说理】政企合作的抗疫经验

【战“疫”说理】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优势凸显

【战“疫”说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战“疫”说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创新经济治理

经济大家谈 | 这三个重点领域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王一鸣: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危为机

经济大家谈 | 唐任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在行动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注重绿色发展

经济大家谈 | 稳投资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实现“五个结合”

经济大家谈 |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的多重逻辑

经济大家谈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提振消费,助推经济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打造经济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科学推进新基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新时代西部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经济大家谈 | 构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经济大家谈 | 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协同发展“夜经济”,打造惠民富民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在常态化防控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充分把握新基建的核心与实质

经济大家谈 | 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经济大家谈 |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把握战略机遇,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后疫情时代无接触经济的产业图景

经济大家谈 | 让经济自我回升更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化危为机:战胜经济风险的智慧

经济大家谈 |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起点

经济大家谈 | 全力保护企业生产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经济大家谈 | 以创新为动力,把握新增长之“机”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刺激消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向好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经济大家谈 | 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经济大家谈 | 实施更加积极全面的扩大内需战略

经济大家谈 | 在国际数字经济建设中贡献中国智慧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经济大家谈 | 下半年经济工作如何实现稳中求进

经济大家谈 | 以“双循环”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提速新基建 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数字经济塑造了新的生产力

经济大家谈 | “在线新经济”何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经济大家谈 | “新消费”释放潜能动力足

经济大家谈 | 建设大都市圈,推动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经济大家谈 | 以高质量发展开创旅游业新局面

经济大家谈 | 在变局中找到中国的战略机遇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代经济”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

经济大家谈 | “云经济”迅速崛起背后的强大动力

经济大家谈 | 使人才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大家谈 | 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以双循环格局提升产业链水平

经济大家谈 | 科学认识城市发展规律,让城市更高效更宜居

经济大家谈 | 银发消费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得力引擎

经济大家谈 | 零工经济激活就业潜力

经济大家谈 | 全面激发居家经济的发展动能

经济大家谈 | 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经济大家谈 | 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国内大循环重点是扩大内需

经济大家谈 | 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发展要始终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通过制度创新化解双循环的“堵点”

经济大家谈 | 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经济大家谈 | 外资缘何持续看好中国

经济大家谈 | 推动全球价值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