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科学推进新基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经济大家谈

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刘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8年底明确提出的概念。今年以来,在中央会议上,“新基建”成为高频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基建涉及到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三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对短期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却更多地肩负着促进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任,因此,需要科学理性的系统建设策略。

既要重视发展新的通用技术也要重视补短板

新基建的定位虽然针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与传统基建区别了开来,但是,要实现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的“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其核心在于“新”的通用科技及其应用,并且顺应世界经济加速向数字和智能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5G是新基建中的通用基础设施

无论是强调通用“新”科技的特点,还是满足转型升级的需求,其基础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发展至今已进入到了移动时代。因此,具有超高速率、超大连接和超低时延等三大特性的5G就自然成为世界各国的部署重点。其超高速率将会拉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应用的发展;超大连接的能力可以解决工业控制中成千上万传感器和模组的大规模并发通信需求,拓展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超低时延通信的能力可用于远程手术以及以AI(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应用的控制与管理。

因此,在新基建中首先要明确的是5G的核心地位,5G是新基建中的通用基础设施,新基建应该围绕5G发展新的通用技术。此外,我国在布局5G网络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下一代网络的研究与发展,以期达到并保持世界通信技术的领跑者地位。

在新基建中弥补老短板

由5G的特性可以看出其主要应用场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包括制造、能源、交通、医疗以及教育等行业。在上一轮的互联网浪潮中,我国一些企业比较成功地开拓了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市场,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我国众多其他领域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互联网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的“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发挥还不够明显。

因此,要认识到,新基建能否真正“新”起来,不仅在于全新项目的投资、研发与应用,弥补我国产业领域相关技术短板也是一种“新”。在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中不仅要有引领地位的技术,也要将补短板作为新的重点项目,通过融合创新加以建设,这样才能带动我国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跃升。新基建中的“新”,一方面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追求技术的引领地位,以带动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持续升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现实的短板,脚踏实地地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人才培养是新基建不可忽视的内容

投资、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是经济的中长期增长的“三驾马车”。掌握新基建的先进技术并能高效应用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因此,人才培养也应该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和德国的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中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值得我们借鉴。分析欧盟的新工业战略以及几年前德国发布的工业4.0建议等,都可以看出他们把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方案作为重点内容。无论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还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劳动力质量,尤其是在新基建项目的部署、落实与具体实施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方案。

通过“以用带建”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新基建

在新基建中,除了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特点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数字类基础设施外,政府的角色是投资的动员者和市场机制的设计者,“用”才是“建”的目标,“用”也是吸引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建”的动力,即以“应用”带动“建设”,促进包括大量中小企业在内的全社会资本参与实施新基建。

从实际来看,新基建涉及到的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等新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目前基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推动企业基于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判断参与新基建。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引导资金的投入以及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等面向应用的新基建政策,让参与的企业尽早享受到数字类基础设施所带来的网络效应以及对传统经济领域超强的渗透和溢出效应,尤其要运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阻止低价恶性竞争的发生,保护因为创新投入而短时期内难以降低成本的企业。

应对短期经济波动的新基建角色

经济的长期增长涉及到生产能力的持续供给,而拉动GDP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变化会引发经济短期波动,在出口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新基建还应该面向投资和消费的促进。其实,技术进步离不开投资,两者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难以清晰地区分开来,然而,新基建的投资与传统的基建投资不一样,新基建的投资不应该用于增加原有的机器、设备和厂房等生产能力,而是用在获得与信息、融合和创新等三种基础设施相关的技术、设施和新产品的生产能力上。而这一类投资的周期长,难以短期内达到有效拉动经济的规模。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发改委最新明确的新基建内容并未包括先前一致认为应该包括的“铁公基”,即老基建的代表:铁路、公路、机场以及特高压等其他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当然,这些传统的基础设施需要的数字化改造也是新基建的重点。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的运营模式去开拓新的市场,而这项任务也很难在以季度或年计算的时期内完成。长远地看,新基建所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一定会消除眼下我国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

原文责编/董惠敏 董楠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战“疫”说理】如何把握疫情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战“疫”说理】“无接触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战“疫”说理】新基建将如何发挥新动能

【战“疫”说理】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关键

【战“疫”说理】政企合作的抗疫经验

【战“疫”说理】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优势凸显

【战“疫”说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战“疫”说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创新经济治理

经济大家谈 | 这三个重点领域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王一鸣: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危为机

经济大家谈 | 唐任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在行动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注重绿色发展

经济大家谈 | 稳投资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实现“五个结合”

经济大家谈 |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的多重逻辑

经济大家谈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提振消费,助推经济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打造经济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