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1月上期 总第 537 期 2016年11月18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特别策划

走出危机,尚需时日——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矛盾分析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打击,也暴露出西方资本主义的深层矛盾。经过八年的调整,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仍旧乏力,而且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英国公投脱离欧盟,欧洲难民潮和极端政治力量兴起,恐怖主义持续……种种现象都指向一个事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面临系统性矛盾与危机。 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经济增长状况(含数量和质量)是考量上层建筑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当...

西方文明正从主导走向困顿

西方以“民主自由”自居,在非西方世界推行“民主进程”,不仅造成了国家间的对立,也让西方文明体本身显现出民主政治的极端化倾向和福利社会导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文明陷入一种困顿。人类社会需要从非西方文明中寻找发展演进的新路径,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东方文明将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

在现实政治运转中,对抗式民主造成许多相互否决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还出现外交承诺的随意性,成为全球有效治理的国内制度障碍。这种现象人们目睹了很多,也是这些年来西式民主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原因之一。

欧洲社会为什么弥散着“不安全感”

近年来欧洲民粹主义力量的不断上升,是当前欧洲认同危机的具体表现。民粹主义,特别是极端右翼民粹主义全方位崛起,反映出欧洲民众在当前认同碎片化时代寻找认同填补方式的急迫需求。深层次认同危机与民粹主义现实威胁之间的恶性循环正在逐步形成,这是当前欧洲政治的最大问题。

西方国家地缘政治舞台越来越小

大西洋两岸的诸多政治动向,都证明西方经典意义的地缘政治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革。全球化给地缘政治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而夹杂着贸易失衡、失业上升、债务积累、难民涌入以及恐怖主义的新型地缘政治,把曾经强势的西方推到了守势的尴尬境地。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尽管西方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并不是“普世价值”。鼓吹“普世价值”,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进而发动“颜色革命”,已成为冷战之后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全新战略。

“美国梦”为什么渐行渐远

美国少数族裔在当今能够很好解决住房、上学、看病等民生问题,过上更好、更富裕、更充实的生活,是可望不可及。对于追求美国梦的移民,美国也变得越来越遥远和陌生。

西方文化霸权的四大“法宝”会不会失灵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但是文化领域的全球化发展并不是均衡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权不断在全世界蔓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透视这种文化霸权的发生逻辑和现实展开就会发现,资本支持、技术控制、规则垄断、话语操纵,是西方文化霸权的四大“法宝”。

西方国家经济缘何陷入长期停滞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停滞主要表现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低实际利率、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和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四个方面。在应对策略上,负利率帮助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作用缓慢。走出长期停滞,要从根本上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固定资产投资,从供给和需求等方面寻求走出困境的力量。

世界是否会回到东西方对立的时代

自上世纪下半叶起,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出现了重要转变。在这一转变中,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保持其强盛态势,但其地位正在日益下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地位正在日益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且不可逆转。 这样说的依据来自最近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世界生产方式”变化。直至上世纪中叶,大...

资本世界的二元裂变会引发 “多米诺骨牌”效应吗

资本逻辑的裂变,直接造成了人类社会在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两个层面的巨大裂变,导致全球化进程的被中断和被撕裂,催生了逆全球化浪潮和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迎来了一个500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大变革、大转型、大突围,一个重建未来的伟大时代。

热点述评

莫把政治规矩当成“稻草人”

恪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解决执行纪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风肃纪,重拳频出,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筑牢思想防线,胸怀全局、把握大势,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慎初慎微、抓小抓早等方面,切实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落到实处。

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能打折扣

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思想是逻辑起点,正确处理党内同志关系是前提与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关键,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惩治腐败是重要抓手。

党风廉政建设难在何处

新时期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寻找新的方法与途径,结合党员受教育水平的真实情况,以激发党员对宣传教育内容的自我认同感、建立良好的党风纪律自觉性为目标,完善制度,更新党员思想,清正党风,建立廉政爱民的党员工作氛围。

全面从严治党的哲学意蕴

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新形势下,党面临严峻的执政任务及内外部环境考验,迫切要求党建全方位的狠抓落实与科学内涵思考。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根据与客观现实性;通过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从严治党的关键着力点与全面统筹性;通过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推进党建思想具体落实到各层党组织。

权力运行程序化是杜绝腐败的关键

现代化过程中权力运行的程序化程度反映着一国政治文明的程度。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实践中,不断推进权力运行体制改革,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化解权力过度集中、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

掐掉特权与腐败这朵“孪生花”

现代化过程中权力运行的程序化程度反映着一国政治文明的程度。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实践中,不断推进权力运行体制改革,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化解权力过度集中、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

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党员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从严治党既是党员队伍内部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之策,同时也是巩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党积极结合当前形势多变的世情、综合复杂的国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党员干部队伍内部揪出了一批对自身要求放松、被金钱、权力所迷惑的腐败分子,有力地净化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借鉴传统廉政文化,完善反腐制度体系

通过合理参照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调整反腐思路,优化反腐治理策略,结合新时期反腐环境、方式的变化,制定更为科学的预防、监督、处理一体化的反腐操作体系,有助于实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稳固、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以及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

农村“微腐败”怎么治

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将基点落实于群众参与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的模式,探索了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和行动、主观与客观的相统一。“四个全面”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与时俱进、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是新一届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的创新。

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如何塑造

进入转型期之后,社会矛盾更加复杂,政府也面临更多危机事件。在应对危机中,应通过强化政府及公务人员的危机意识,健全危机管理法治体系,完善政府形象公关宣传策略,塑造良好政府形象。

微信为高校工会打造“指尖上”的工作新平台

在“微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传播信息迅速,促进有效沟通等优势。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研究高校工会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意义价值,实施路径和管理控制,有利于实现高校工会工作管理模式创新。

以抗战精神为载体,推动民族精神的创新培育

抗战精神是优秀民族精神的典型,深入研究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意义重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汲取全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培育。以抗战精神为载体进行民族精神创新培育,意义深远。

社会治理

传统道德中的诚信规范及其价值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尽管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存在较大差异,但诚信对于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在借鉴传统诚信道德的时候,我们要加以鉴别,要抓住当代社会的现实来阐述诚信道德的内涵,从而将传统诚信中有价值的因素加以挖掘,达到充分利用诚信这一宝贵精神资源的目的。

如何让诚信建设“水到渠成”

认识、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的共同理想。为了完成这一梦想,需要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诚信建设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方法。这不但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还能缓解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理性经济人”假设与道德相矛盾吗

长期以来,“理性经济人”假设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界、伦理学界论争的焦点,但都没有达成共识。在全新的视角下重新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当前经济和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被新媒体放大了吗

新媒体加快了我国科技传播速度,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失范问题,如科技信息失实、网络媒体公信力缺失、学术侵权问题严重等。应加强传播主体伦理意识和道德教育,提高新媒体技术积极正面调节作用,创建法治与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机制。

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出路。目前,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面临着思想认识有误区、产业支撑乏力、制度二元化明显、权责匹配性差等困境,成为“就地城镇化”必须克服的难点。未来,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农业产业化,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基于难点和发展重点提出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思路导向,将加快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实现。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协同考虑产业政策

户籍制度改革应该遵循正确的改革顺序: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贯彻产业政策先淘汰落后产能和低附加值产业,再放开户籍制度和背后的福利制度,避免这种福利优惠成为对落后产业的变相补贴。

小城镇居民有什么养老需求

城镇老年人口在健康、情感、经济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老年人的自身要求,建立以老年人养老需求为依据的多样化养老方式,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老有所养”需要啃下哪些“硬骨头”

快速发展的老龄化,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老龄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存在四大短板,需要从科学评估养老需求、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加大多元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升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需多措并举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应从制约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问题角度出发,着力加大政策供给的精准化程度,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推动我国多元化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渐“老”,老年人如何看待养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城郊居民养老的主流方式。目前人们对于养老投资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

“医养结合”开拓养老新模式

现阶段发展养老产业,要对各地区的优势医疗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积极推进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部分功能向养老机构的转移,探索符合现阶段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

公立医院改革从何处“破冰”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是推进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核心环节。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存在资金规模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资金投入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探索政策性金融改革,对于“破冰”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法治化思考

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滞后,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法治化不足,即法治化的滞后。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因此,必须以法治化思维构建法治化体系,优化法治化框架,完善法治化制度,加快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如何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作用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切实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作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民生的基本保障。但是,我国社会救助的步伐并没有紧跟城镇化建设步伐,社会救助问题频频出现。因此,要推进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明确社会救助问题的制度根源和制度改革的瓶颈约束是前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是重点任务。

社会组织的“柔性力量”如何释放——以新疆为例

构建现代社会组织治理体制是加快我国社会治理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在推进社会组织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从而构建起现代社会组织治理体制。

建设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深远用意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推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其深远用意即在于通过这种独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方式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消除文化及生活方面的障碍,巩固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稳定。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完善路径

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而言,要充分借鉴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法,在社区矫正理念、社区矫正组织建设、社区矫正财政支持机制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层面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

城乡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是党和国家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积极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下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需要我们从根源做起,在各环节的设计、推行和实施过程中,统筹个体、兼顾大局。

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

我国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对再就业培训需求很强烈。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反映失地农民对于培训意愿、内容、形式、费用的看法,并从加强心理疏导、注重培训实效、重视法律知识培训等方面着手,为失业农民再就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社会组织成为青年就业“蓄水池”

通过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社会青年就业压力,促使就业途径得到进一步拓展。笔者就当下我国社会组织促进青年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有效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青年就业率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

治理雾霾,切忌各自为政

目前,我国的雾霾现象愈加频繁,雾霾治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议题。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防治雾霾的政策,但效果却并不明显。雾霾污染具有跨界性,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政府间进行合作,实现雾霾的统筹共治。

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光要靠科学技术解决,更要靠良好的生态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生态观中汲取优秀观念与精神运用到现代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中,用科学并且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观念指导生态建设,能够为中国快速崛起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多头并举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美、社会美、环境美的综合。建设“美丽中国”,是塑造文明社会、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行之路。

财经聚焦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下好人才棋

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人才是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加强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能够促进三地共同进步,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共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手

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共享经济已经覆盖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促进了传统企业的改革步伐。这种经济模式的改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命,也会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供给侧改革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提出的新战略思路,旨在通过优化生产端的供给来推动经济新增长,但我国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比发现,我国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与当年美国、英国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这些国家的供给侧改革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结合国际上供给侧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提出有效的推进策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当前,政策供给不足、金融保障不充分、技术人才缺乏仍是制约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短板,“双创”战略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把握时代命脉、适应时代趋势,实现多维发展。要争取市场活力,迸发改革新动力。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如何破题

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应在秉承“三权并行分置”的原则下,充分发挥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指挥棒效能,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框架,进一步挖掘农村土地利用潜能,激发农业的整体发展活力。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以河北省威县为例

贫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相较于其它地区,具有发展慢、水平低、起步晚等特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给这些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创建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在点上突围,进而带动面上整体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村财乡管”机制实施困境及解决路径

“村财乡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村级财务的的公开化与透明化,但要让其真正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村财乡管”机制,破除其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中国海外投资面临哪些政治风险,如何防范

因为投资接受国或地区政局的动荡、战争的爆发、大选后政权的更替、反对派势力的掣肘、金融风险的发生等多重因素的存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面临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中国海外投资经常出现无法投产、收益锐减甚至血本无归等困境。所以,如何防范海外投资中的政治风险,就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必须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政府在国际贸易新理论中的角色定位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一直颇有争议。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了国家竞争优势和战略贸易政策两种代表性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并对政府角色进行了不同的定位。基于对这两种理论的分析,进行辩证思考得出,既要肯定政府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角色,又要将其定位在适宜的范围内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

中国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研究思路及创新都是中国企业家付出巨大艰辛和努力、在企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其构成了中国式管理理论框架,需要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进一步发展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

微小企业如何打造亮丽的品牌形象

当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微小企业面临严峻生存危机。当前市场环境下,商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一个企业品牌良好形象的创建成为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发展运行顺利的决定性因素。

互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有何制胜之道

竞争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永恒的生存法则,而上市公司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质企业。现代通讯技术与PC和智能手机的结合将人类带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企业的竞争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上市公司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推进生产、组织及管理变革,培育核心竞争力。

实体经济怎样“携手”电子商务

我国当前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在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体系雏形,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融合发展模式不断规范化。面对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实体经济的萎靡,我国正在进行积极尝试来促进二者融合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大潮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技术和模式创新,建立经济增长新途径。

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什么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业优势与劣势并存,传统银行业要认清自身特点,依托比较优势,加快经营战略调整;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互联网业务创新;依托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积极打造线上一站式投融资平台,通过不断调整策略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新常态“新”在何处

互联网金融新常态发展,是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的必然现象。为适应互联网金融新常态化发展,应稳妥处理互联网金融专业化与多样化的矛盾,积极强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合作,优化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

我国现代零售商渠道演化路径及特征研究

我国现代零售业渠道经历了实体店渠道时代、电子商务渠道时代、移动商务时代、全渠道时代,每个时代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等领域发展的不同而带来零售商渠道不同的特征。移动互联时代为企业把各种渠道类型进行组合和整合提供了可能,全渠道零售满足了消费者进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无缝购物体验的需求。

如何进行跨界营销,实现跨界共赢

现在,市场上的品牌越来越多,品牌进行销售的营销渠道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增加。然而,日益增加的营销渠道反而使广告效果越来越差,企业形象越来越单调。因此,传统营销手段必须创新。如今符合市场的营销手段属跨界营销最为瞩目,对企业形象的提升较有益处。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如何突破瓶颈

目前我国实现城乡商贸一体化还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现代流通方式滞后,城乡不良竞争,城乡商品信息交换难度大,流通成本高等,都制约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由此,要把握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的状况,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打造城乡商贸流通供应链等措施来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的一体化。

现代物流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性与共生性。政府要构建具有协同性的物流体系,物流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共同促进区域经济与物流业的协同性发展。

法治视点

民情舆论对法官司法实践有何影响

在司法实践中,民情舆论与法官司法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相互影响、相互博弈。两者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定纷止争。同时,两者存在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民情舆论对法官司法予以评价和监督,而民情舆论也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并实施,使两者在相互博弈中相互制约,相铺相成,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法官司法的公开、公正、公平。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制度为“一带一路”护航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落实,国际商事仲裁将在解决沿线各国的国际商事纠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的仲裁协议制度,不仅为完善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提供了重要保障,更有助于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国际争端在司法介入之前有何解决之道

在适用司法解决国际争端时设立前置程序是许多国家的常见做法,由于国际法对前置程序并无明确规定,各类仲裁庭和国际法院的判决总是倾向于否定前置程序的效力。多个案例表明,不经前置程序而直接适用司法程序并不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且导致国际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受到极大挑战。因而国际司法机构应重视前置程序的作用,防止管辖权超越当事国意愿。

企业生态建设与环保法制如何互促互进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确立,企业向生态化生产方式转型过程中必须依靠企业生态建设的推进。而企业生态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又与环保法制是否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创造条件建立二者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环保法制的完善推进企业生态建设,以企业生态建设推进环保法制的完善。

环境犯罪该如何认定,怎么处罚

目前,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犯罪不断增加,环境犯罪立法、刑法保护等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以环境犯罪定义、构成特征作为切入点,提出有效的刑事立法完善措施,旨在为环境犯罪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留住农村的“绿水青山”需严格执法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建立农村环保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权责明确与联动执法机制,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促进环境行政责任具体化,吸取民族风俗习惯的精华,加强农村环境执法者的道德伦理教育,以此完善农村环境执法工作,保护农村环境。

地方旅游法律体系的完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目前,我国地方旅游法律体系在立法主体、立法覆盖面、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因此需要转变法律理念,并着重从实施性地方旅游法规、自主性地方旅游法规和先行性地方旅游法规三个路径来完善地方旅游法律体系,引领和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观光农业存在哪些法治难点

乡村观光是依托于农业而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旅游业是一种富有综合性的服务产业,两种行业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上有所不同,融合发展存在一些法律难点,为了更好地适用政策法规、改善滞后的法律状况,必须提出应对乡村观光农业中法律难点问题的根本之策,补强法律层面的短板和不足,给乡村观光农业提供法律保障。

“村改居”亟待补齐法律短板

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指导“村改居”工作,各地“村改居”工作较难开展,且容易损害村民各项合法权益。笔者试图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角度,多方面提出完善“村改居”相关立法的若干思路,以期对我国城镇化建设有所裨益。

谁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越发凸显。有的商业机构为了企业发展,不择手段地获取并使用这些信息;也有些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犯罪分子肆意买卖信息,非法获利,这严重危害了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为此,研究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机制,有助于开辟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新路径。

用什么堵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缺口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过程中,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机制都在不断的成熟起来,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我国立法机关对民情的关注以及我国刑法不断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也体现了对公民个人权利的维护。

网络交易安全需法律“撑腰”

网络交易的安全关乎民众基本权益的维护乃至电子商务的协调运转,应推进网络交易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设,落实各项法规、管理制度的执行与强化,努力提高网络交易安全度、充分保障民众权益以及相关联产业顺畅发展的协同共进。

完善监督机制,杜绝“任性”的行政执法

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是我国法治工作的几个关键构成环节,而依法行政与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则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通过明确监督事项、强化检察监督约束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始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提升行政执法的实效,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行政诉讼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思考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重要方面。行政诉讼作为一种保障公民权利、监督行政权依法行使的公法诉讼,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中发挥更为稳妥积极的作用是责无旁贷的。笔者认为,根据目前的法治实践,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诉讼、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以及适当拓宽行政公益诉讼范围应当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的三个可能的切入点。

域外各国通缉制度的同与不同

通过对域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缉制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各国和各地区在通缉的发布途径、通缉书的内容、通缉的效力和通缉的撤销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通缉的称谓、通缉的对象、通缉的决定机关和通缉的发布主体上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法治建设要充分吸收本土性资源

在法律运作中,本土性资源十分重要。我国是一个重视人情的社会,在历史演进中也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优秀的基础文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法治建设、法律的运作中必须注重吸收本土资源,注重对我国传统思想、制度中的价值进行挖掘和传承,积极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这对于法治社会的完善有重要意义。

传统法律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化

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对当前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要对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积极学习借鉴西方的优秀成果,培育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化先进法律文化,从而推动构建现代化的法治社会。

域外观察

外国人眼中的“幸福观”什么样

世界各国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关系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大,对把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指标提出批评,并开始探索把国民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准。由“幸福悖论”激发的不同学科对幸福的研究,推动了对发展的深刻反思,并形成了幸福发展观,致力于提高社会整体幸福。

国外如何用法治守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相对西方滞后,因此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还需不断改革和完善。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治实践进行探讨,并分析比较其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特色制度,可总结和归纳出其中对我国具有启示性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实践。

中美医疗改革的比较研究——以美国Medicaid项目和中国新农合制度为例

中美两国国情虽然不同,但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具有相似性,都反映出政府试图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特定环境下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体现出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两国政府都通过提升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满足贫困人群、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公众的健康公平。

英国新左派文化批评的安德森印记

佩里·安德森的文化批评实践是英国新左派文化批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国际化和超越资本主义为文化批评的价值取向,通过编辑《新左派评论》杂志搭建起反权力文化堡垒,在“西马”的理论旅行中发挥着承接转换的作用,他的文化批评实践也为中国式文化批评提供了启发与示范。

文化纵横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以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传统儒学的革新,可看出其宏观层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阶段性特征较明显,微观层面具有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知行统一等特点。在当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语境下,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儒学亟待发掘、创新其思想特质以期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突破“走出去”的困境,这不仅是时代发展需求,也是儒学创新与国家文化安全辩证统一的体现。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只有加强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才能集中主要力量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仁学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呈现出普世性的特点,为当代的普世价值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中庸”“忠恕”等思想,也闪烁着普世价值的思想光芒。探索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普世性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中华经典文本中的道德精华涵养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于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命脉承传的联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经典文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我们处理好不同层次之间内在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价值观的多元化并非坏事,因为文化认同是指和而不同,而不是指只有一种价值观,单一价值观一枝独秀。但可怕的是只有“不同”而没有“和”,即整个社会缺失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走向,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促使广大民众增强情感认同、提升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它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价值目标虚无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利益追求实用化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归生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路径势在必行。

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青年公益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开展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代表的公益实践活动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是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解。

核心价值观培育需用好自媒体

自媒体作为传媒业的新生力量,实现了传播主体大众化和信息的螺旋式扩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得资讯、阐发个人言论的平台。在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充分借助自媒体这一平台,利于汇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文化自信才能源远流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在我国现阶段,倡导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既要立足中国古代文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料,又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走出去”战略。

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新闻业、文化产品质量、文化产品消费习惯及营销模式形成了一定冲击,但总体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重大机遇。

冬奥会的“文化创意牌”怎么打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为其综合国力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冬奥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低碳环保型产业。对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冬奥会文化创意产业来讲,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助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力。

文学作品《家》中的“青春”叙述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的青春精神,或许是巴金的《家》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重要因素。它无异于几千年封建伦理天空中的一声惊雷,打开了一个透出缕缕光明的世界。对于“80后”作家张悦然而言,《家》中的悲剧感则源自青春或生命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对“物化”产生警惕后的幻灭感。

历史文化保护需谨防“建设性破坏”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一方面要基于文化观,树立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将创新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基于战略观,要加快文化保护法治建设的进程,把科学文化保护管理指标设计和加强文化保护的工作技术相融合。

博采众长、中西合璧的骑楼文化

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以及信息的极速传播,使社会面临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与共存的状态。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如何和谐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议题。中西合璧的骑楼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跨文化角度探究极具特色的骑楼文化,对我们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古堡建筑:我国历史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古堡有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既是对抗外敌的重要军事措施,又反映了族群的血缘关系和优良传统。古堡建筑文化在我国历史遗产中有着独特地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探索古堡的渊源及建筑风格,有利于从民俗风情角度进一步保护历史遗产。

陕北汉画像石与剪纸有何共同特色

陕北汉画像石和陕北剪纸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条件下,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由于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地理地域环境,二者表现出相同的早期生命认知观念、哲学观念,且在表现题材和内容、造型手法和艺术特征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相同之处,呈现出浓厚的“两汉和边塞遗风”特征。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不断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历史时代相结合,带上越来越浓厚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时间域、空间域和问题域,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催生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奥康纳的自然观,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具有本质区别。这种区别,既表现在两种自然观在思维方式、自然观结构,以及自然界自我运动理论上,又表现在两种生态观的本质区别上。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用马克思主义提升传统文化水准,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探索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规律,对于发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居于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超凡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思维模式与文化意识形态上。中国文化现代化将马克思主义积极倡导的有益方面作为自身的指导思想,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实质上也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根本差异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其对于生态问题的解释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首先推动和实现人的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人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绿色发展。

思想舆情

中国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价值指向

中国梦的提出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视角,科学审视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深入挖掘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同时对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模型进行建构,既有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意义,也有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实践意义。

而立之年的职业青年缺少社会责任感吗

而立之年是人一生之中体魄、精力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职业青年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趋于成熟,是他们奉献于社会的大好时机。然而,随着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一些职业青年表现出“遗弃”社会责任的心态。因此,对职业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

从容面对挫折:青年成长中的必修课

如何提升青年的抗挫折能力,是当代青年心理健康和素质教育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摆在社会发展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影响青年抗挫折能力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青年自身因素,应从这四个影响因素出发,探寻提升青年抗挫折能力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善用“大数据”——理论探讨与案例运用

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适应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最为核心的意义在于,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真实地反映人的精神需要和思想倾向,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让网络思政工作更有感召力

建构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思政工作模式,既要加强思政网站建设,组建高素质网络政工与管理队伍,也要开展好网络在线互动思政教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开辟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文章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英国学生事务管理特点,以及与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为基础,在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标下,谈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启示。

借文化产业化“东风”,提升青年文化素质

文化产业化大潮深刻影响了当今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青年群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我们应该乘势利用这一文化产业化大潮,推进青年文化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社会整体文化品位的提高。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策略与应对方案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见识、有思想”的特定社会群体,备受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大学生往往思想还不成熟,充满激情容易失控,再加上大学生整体普遍社会经验缺乏,理解事情大多注重表面、片面,常会采取偏激行为,容易造成突发群体性事件,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应对处置。

完全学分制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

独立学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具有母体院校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的双重优势,为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三选”机制的实施与管理平台的建立。虽然在课程与专业建设、师资与教学管理等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成功实践,或许能提供一种思路。

读史札记

先秦商人的经商之道

先秦时期的商人在中原地区长期从事商贸文化活动,创造出了丰富的商贸文化。作为华夏文化、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原商贸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建设与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传承与开发价值。

魏晋士族为什么爱拼“颜值”

魏晋时期,人们对于俊美仪容的追求不仅有现实层面的影响,而且还有精神层面的深刻意义。一个人仪容的俊美往往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并且与功名、声望、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紧密关联。魏晋士人通过对美好仪容的追求,也直接打通了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表达了一种自我意识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