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小城镇居民有什么养老需求

核心提示: 城镇老年人口在健康、情感、经济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老年人的自身要求,建立以老年人养老需求为依据的多样化养老方式,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摘要】城镇老年人口在健康、情感、经济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老年人的自身要求,建立以老年人养老需求为依据的多样化养老方式,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关键词】养老    需求理论    小城镇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小城镇来说,养老需求具有不同于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小城镇身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城市较低,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人口分布具有复杂性,居民素质、经济基础和开放程度参差不齐。不论从社会发展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还是老年人自身要求方面,都应该找出更加适合于他们需求的养老方式。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的养老需求概括为健康需求、情感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参与需求四种主要类型。

城镇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健康需求是老年人所有需求中的基础,处在养老事业的塔基部分。它侧重于健康维护、医疗卫生、居家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健康维护。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生活的质量。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是老年人的愿望,也是该老年人所有家庭成员的愿望。但是随着老年人年龄的逐渐增大,身体机能随之下降,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而病愈恢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很多情况下还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因而,养老阶段的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医疗卫生。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会大幅度减弱,经常会出现一些病痛,此时他们与医院、卫生院和药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就会大幅增加。老年人接触的医疗卫生系统是否安全可靠,是否负责任,是否合理收费,这些都会成为老年人身体是否会康复、病情是否会被拖延、钱财是否会被欺骗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加大投入开办更多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且合理收费,是对养老事业的大力支持。

居家安全。老年人需要安全宜居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合适的居住环境和周边氛围,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环境,对于老年人养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被问及最迫切的需求时,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就是日常的文化娱乐需求,他们希望在老年期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城镇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老年人养老需求中起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是整个养老需求的塔身部分,它主要包括的就是亲情、友情和爱情三大类。当然,老年人的这三种情感会有所侧重,表现形式也会不同于年轻人。其中,所占最大比重的应该是亲情,友情次之,爱情排在最后。

亲情要求程度最高。中国人传统中就对家庭十分看重,一般有很浓重的家庭观念。家庭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他们的“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不仅指居住的地方,更是亲情的一种体现。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传统的养老方式,他们认为老年期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由子女进行日常照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少数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更少数的老年人选择社区机构养老。从这些养老方式的选择上能够看出,城镇老年人对于儿女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的,对于家庭亲情的要求也是十分迫切的。

友情的重要性。对于老年人来说,友情不仅仅指朋友之间的情谊,也包括与他周边的人,如邻居、熟人等之间的关系。老年人退休赋闲在家之后,会在社会角色上产生巨大的转变。这段时间内,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会发生变化,极易产生失落、孤独、焦虑、烦躁等情绪。此时就更加需要与人进行交流、参加娱乐活动等。他们并不想与整个社会脱节,希望回归社会,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拥有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

爱情的不可或缺性。调查显示,城镇老年人的平均丧偶率是30%左右,而丧偶之后再婚的老年人,只占总体数量的两成不到。也就是说,处于老年期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另一半来相互扶持,而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又极易对生活失去信心,时常会感到孤独。此时,儿女由于工作通常比较忙碌,没有大量时间陪伴老年人。如果老年人不能找到另外一种可以替代的方式,就会陷入孤独中,产生一种自闭心理。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有老伴儿或是有一段夕阳恋,也是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城镇老年人的经济需求

经济保障是养老阶段的生存基础。经济收入的多少,以及收入状况的优劣,会成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当然这也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家庭或一个老人的经济状况,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养老金并非单一来源,而是由多种渠道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来说,城镇居民在养老需求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

养老金。在城镇,有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资本来自其养老金收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年轻时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工人或其他公职退休人员。而大部分人没有养老金或只拥有很少量的养老金。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老年人,比如失能老人或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老年人,对于他们而言,自身养老金完全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

子女支付。大部分城镇居民的养老费用是依靠子女来支付的。虽然老年人的生活要比年轻人简单得多,消费也要少很多,但这依旧是一项不小的资金支出。这部分资金的责任就落在了老年人的儿女身上。对于工作好、收入多的子女来说,这些支出当然不算什么;但城镇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没有那么高,更多人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而且,现代人要面临的一般是“4+2+1”的家庭模式,这就使得支付老年人养老资金的额度下降,养老质量自然也会与之下降。所以,由子女支付老年人养老资金的家庭及老人自身,对于经济方面的需求是很强烈的。

银行储蓄。银行储蓄一般来源于老年人年轻时的存款。理论上,这些存款在他们进入老年期后是能够拿来作为养老金使用的,但实际上,老年人一般会将这部分钱转交给自己的儿女。即使有一小部分人能将之用于养老,但大部分人没有存款,或存款并不足以支撑他们老年期的花销。

房屋抵押。近年来,由国外传入一种“以房养老”的新型养老方式,被一些人接受并开始体验。这里的房屋抵押,并不仅仅指“以房养老”,同时也指以抵押或租赁房屋的方式获得资金用于养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适用人群十分有限,拥有自己的房屋并且能够多余到用于租赁的家庭,在城镇中并不多见。这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国家补助。国家对于城镇老年人口养老资金的扶助和补贴,并不能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仅依靠政府的补贴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中国近两亿的老年人口数来说,再多上一倍的资金补助,也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为再多的补助一经分散,人均得到的也不足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城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需求

社会参与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从之前工作的状态一下子转变到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在心理上短时间内很难接受。瞬间地与社会脱离,使得他们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正需要有社会参与来加以填补。他们渴望被人尊重,渴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渴望得到尊重。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以及经济基础上,都属于比较弱势的群体。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为国家和社会做了许多贡献,当他们年老的时候,也希望社会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在更多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年人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保持与社会的持续联系,可以延缓老年人心理上的衰老速度。很多健康状况良好的低龄老人,在退休后仍然选择继续工作,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房管人,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B15FX0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杨宗传、徐云鹏:《农村城市老年人生活方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

责编/杨鹏峰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宋睿宸]
标签: 小城镇   养老   居民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