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9月下期 总第 569 期 2017年9月22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努力开创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7·26”重要讲话学习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大逻辑之认识大逻辑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做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在这一判断的指引下,中国经济不再一味追求高速度,而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论述摘编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

百位专家谈习近平经济思想摘录

【编者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和部署了一系列立足实践、着眼长远的经济战略和发展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发展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判断,高瞻远瞩、寓意深刻。习近平经济思想凝聚中华民族奋进力量,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近日,人民论坛编辑部就习近平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始终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坚持对这一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成果的揭示和提炼,继承和创新马克思《资本论》理论和科学体系,初步构建了涵盖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构架,写就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智慧的华彩篇章。

习近平心中的经济发展大局什么样

习近平经济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系统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原则性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怎样看”“如何办”“怎样干”“为谁干”的问题,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脉络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脉络是,从重大判断,到重大决策,再到重大政策调整,最终形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框架。习近平经济思想可以大致概括为:以目标的调整和升级为起点,以我国经济出现重大阶段性变化的判断为基础,以若干重大经济战略为支撑,形成一套适合和引领新常态发展的新经济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习近平同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他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重要经济论断,不断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认识。“经济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智慧和担当。

特别策划

中国的文字自信

著名政治人物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十分形象地说:“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中国有书写文字时,古埃及正处于鼎盛时期。希腊辉煌的城邦尚未兴起。罗马帝国的建立还是1000年以后的事。而今天有十多亿人仍在使用直接从商代延续下来的书写体系,今天的中国人可以看懂孔子时代的碑文。”据考证,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自源文字体...

中国语言文字之美

中国文字是一片深邃、美妙、神奇的天地,它蕴涵着人类最高尚的追求和理想。血统的纯粹性是中国文字永葆青春的缘由,作为中国文化之载体,中国文字创造了人类任何族群无可望其项背的经典。不仅如此,汉字的联绵之美、骈俪之美、四声之美和六义之美,也彰显出中国语言的诗性特征,可见中国文字是至妙极精的创制。

汉字为何能延续数千年

如今我国亟需加强全民的“语言意识”教育,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自信,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语言文字应用上方方面面的问题,处理好语言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矛盾,真正建立起和谐的语言生活。

汉字是否面临生存危机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了传统“书写”方式的式微,出现了年轻人“提笔忘字”“失写症”等现象,在某些领域,“以拼音代替汉字”有增长之势。汉字的生存基础和空间在多方面遭遇侵蚀。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似乎正在遭遇一个无可阻挡的历史变局。一些有识之士不免为之担心:汉字的生存与发展是否面临一场危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汉字危机确实出现过,但那是过去时了。“汉字拉丁...

汉字自信的底气何在

中国的文字自信其实就是汉字自信。汉字有许多足以自信的特质,包括汉字是与时俱进的文字、是包容性和开放性文字、是高颜值文字、是有高度规范的文字。汉字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载体,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财富,提高汉字修养,增强汉字自信,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汉字的开放性与生命力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起着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汉字的适用性、时空包容性和文化积聚性使其历经千百年发展和技术冲击而不废,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汉字已经成功跨入信息时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汉字将会发挥更加活跃的作用。

书法与汉字相互滋养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汉字书写艺术。可以说,离开了汉字,就没有了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不可缺少的要素。换句话说,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地呈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生命意味,离不开这两者的相互滋养。追根溯源,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的交织与融汇,从书法审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汉字的演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潜、流动,直至...

人工智能时代,书法如何“华丽转身”

今年年初,笔者在央视开讲汉字之美与书法,书法界反响良好。当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在这个话题中,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本来是“美美与共”的美好之事。就更为宏观的角度而言,在建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政策层面,它们当然可以是一回事。但细细想来,似乎又不尽然。 世界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不过十几年,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中国文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从汉字为象形文字,已可说明中国传统类比性思维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虽然中国传统哲学沒有发展出形式逻辑,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中完全没有逻辑思维,其主流乃是一种类比逻辑。

汉字海外传播的三个层面

汉字的造字法包含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心理世界的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书写规范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标志之一,字体类型则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汉字海外传播包含了社会层面、产品层面和运营层面。对其中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加以系统思考,有利于实现“美美与共”的目标。

汉字: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肯定汉字、歌颂汉字、学习汉字、应用汉字,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汉字在信息时代大放光彩。

传承汉字文明,坚持文化自信

传承汉字文明,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汉字,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人民认识中国。汉字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现统一编码,自由转换,解决不同国家使用的子集,以使我们的规范、标准既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又切合国内需要。

热点述评

把“狮子型”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破解为官不为问题,大力提倡和重点选用“狮子型”干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选拔“狮子型”干部,要彻底破除唯GDP、唯学历、唯资历、唯年龄等片面评价标准,以工作实绩和德才能力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参照。同时,约束好“狮子型”干部既是对公权力的一种限制,也是对这类稀缺性干部资源的爱护。

党员干部必备的三种品质

所谓认真,就是追求真理、尊重规律。认真的关键不仅在于认识真理,更在于坚持真理。所谓包容,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包容的关键在领导、在干部、在党员,在于各级管理者鼓励发表、乐于听取不同意见。所谓实干,就是勇于实践,改造世界。实干的关键在于胆略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领导干部应具备什么样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知识的汲取及使用,能够理解和掌握网络传播的发展规律以及运行机制,通过互联网来搭建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以及对工作的驾驭能力。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处理好五大辩证关系

领导干部具有辩证思维,是推进党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努力解决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基本问题的重要本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领导干部处理好理论创新与实践探寻、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接受“自上而下”党内监督和“自下而上”党外监督、从严治党与容错纠错以及全面从严治党与重点切入五大辩证关系。

党章是全面从严治党之“纲”

党章是全党的行动纲领,是全面从严治党之“纲”。以党章为总遵循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党章出发,以党章为总依据,回归党章,尊崇党章,践行党章;要按党章办事,以党章为总规矩,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要加强党章教育,以党章为总要求,认识党章,学习党章,通晓党章。

党风与民风的互动逻辑

作风力量之根本是人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好的民风,必然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支撑,能对党风进行有力监督,敦促党风的净化。在作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党风与民风的密切联系,双管齐下,重视民风的建设,以民风正党风。

防范“语言贿赂”四策

“语言贿赂”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必须予以积极防范。领导干部可以尝试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语言贿赂”进行防范:提高认识,辨别“美言”,识破“媚言”;求雅养正,崇尚“雅言”,排斥“庸言”;强心固志,倡导“真言”,反对“伪言”;求真务实,力去“套言”,撕破“浮言”。

社会治理

中产阶层焦虑感缘何加深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高等教育扩张以及城市化推进,都有助于扩大中产阶层。对于人口大国的我国而言,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力资本,是壮大中产阶层的最佳选择。

中产阶层患有财富焦虑症吗

帮助中产阶层走出财富焦虑困境,是促进中产阶层成长壮大、国家平稳进入“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重要内容。缓解“中产阶层焦虑”,需要在抑制通货膨胀、完善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着力。

防止农民工“非理性维权”

农民工“非理性维权”是一种带有维权特点的非理性甚至违法的行为。涉及农民工的劳动纠纷已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不断健全立法、增加救济渠道,完善农民工制度化维权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非理性维权”的发生。

保障农民工权益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实现方面仍存在拖欠工资、工作时间得不到有效保护、维权意识相对较低等制约因素。因此,亟需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推进户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举措,提高农民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水平。

扶持政策为农民工创业加油鼓劲

农民工创业政策援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农民工自身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同时还离不开政策援助与社会环境的支持。但从目前来看,农民工创业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应增强援助政策的针对性、采取多元化的政策宣传手段,完善政策执行监管机制。

农民工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

农民工进城务工且职业身份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社会融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过程是一个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群体的再社会化、市民化的过程,应从优化制度安排、组织职业培训、优化社会网络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创造良好条件以提升农民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精神也是城市竞争力

城市精神在提高城市竞争力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城市和人共同发展,铸就城市文化和精神,在城市不断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的精神追求就会更上一层楼,城市就会具有更加鲜明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

城市社区治理重在提高治理效率

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需要依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沿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条主线展开,通过搭建社区多边治理平台来改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来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专业化建设。

财经聚焦

“一带一路”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也在发生更加积极的变化。中国一贯主张在国际关系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这是中方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共谱和谐世界新篇章

当前,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逆全球化”动向不断显现。我国坚定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将塑造“双环流”国际经济治理新格局、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推动自由公平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从而为世界发展创造良好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不断增加,同时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较为复杂的投资风险。我们应在国际法的视角下来探讨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面临的风险内容和特征,并在识别这些风险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中国企业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和框架。

“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的现代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加强国际间经济交流合作、重视中西部经济及生态建设发展,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导,创造中国与世界的新型经济合作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下金融投资何以良性发展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必要的金融投资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金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依托“一带一路”推动能源革命

面对世界能源供需的新格局、新变化、新趋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革命势在必行,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依托“一带一路”,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源效率,加快能源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许多领域仍然长期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因此,必须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解构西方发达国家话语霸权,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真正实现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崛起。

法治视点

租售同权的法律意涵 及其实现途径

“租售同权”结合中国国情,将租赁权这种民事权利和宪法上的平等权紧密联系,可谓是其最大的法律亮点。“租售同权”的实现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直接通过各种规范性文件赋予承租人在公共领域享有和房屋所有权人同等的权利。二是通过扩大房源、支持租房租赁企业的发展等措施,促进租赁市场的发展,从而扩大租赁权主体,惠及更多人群。

租售同权时代的政府角色定位

推行租售同权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给长期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降降温;二是解决城市中及大量涌进城市的符合居住条件的人群尤其中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三是解决长期历史中形成、并被老百姓诟病的孩子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各级政府在“租售同权”时代,应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具体来讲,应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扩大财政投入,着力打造年轻人租...

《网络安全法》为互联网发展戴上“护身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为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行为,营造良好网络安全环境而制定和施行的法律。该部法律无论是对于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还是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法治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网络安全漏洞挖掘划定法律边界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是网络安全治理的中心议题,其存在对于维护网络安全非常有必要。由于网络安全漏洞挖掘是一个复杂、动态的问题,对其进行法律规制不能单凭一部法律,应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的法律法规体系,约束网络安全漏洞挖掘行为,让其既能为网络安全服务,又能不触碰法律红线。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高技术性、危害严重性及行为便利性等特征,但是现有的刑法规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应对网络犯罪这些新特征。因此,需要加强技术规制、提高量刑幅度以及扩大规制范围。

筑牢食品安全的法治防线

食品安全治理是社会综合治理问题。应整合部门治理资源,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将完备行政证据理论、规范立法技术、健全风险交流制度作为基本规制路径,是完善食品安全治理的题中之义。

党建研究

农村基层党建最突出的两个难题何解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社会发生剧烈变迁,农村基层党建面临“青年党员发展难”和“支部书记选任难”的两个难题。要全面破解这两个难题,就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通过完善一系列体制机制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如何让基层党支部“活”起来

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是党中央《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提出的新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新要求,对于发挥党支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作用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都至关重要。 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是坚持问题导向在基层的聚焦和发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坚持问题导...

农村社区化党建新路怎么走

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中,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开放性增强、农民利益需求多元化等问题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转型。在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化党建体系成长迅速,将其作为当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需要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党组织体系、跨区域的用人体系和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区化党建工作的发展。

廉政文化建设四策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也是党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举。以“共育共享共建共识”为内涵的“四共观”理念,引领互助共育,探寻学理与实务的有效链接,积极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培育践行,努力推进廉政文化走进农村、服务农村,营造全民尚廉的社会风尚。

以创新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在执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已经成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何以良性互动

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今天,党的工作基础必须从基层出发。要坚定不移地绷紧基层党建这根弦,通过创新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基层的治理成效来检验基层党建的成果,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统筹兼顾、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专题调研

深度贫困县的扶贫攻坚之道

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上游。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百色起义的策源地,红七军和人民英雄韦拔群的故乡。解放后仅登记在册的东兰县革命烈士就达2266人,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之乡、壮士之园。全县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现辖14个乡镇3613个自然屯,总人口30.79万人。县境内以喀斯特及丘陵地...

“六个精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东兰县正在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做到了扶贫脱困的“六个精准”。 一是做到谋划在胸、规划在前、摸底在先,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实现了扶贫脱困对象的精准化。2015年底,东兰县全县通过精准设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7195户66441人,到2020年每年需要脱贫愈万人,工作压力大任务艰巨。县委县政府按照经济发展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水平,主动谋划、科学规划,深入实施“十大扶贫工程”...

“一核多维”扶贫模式 全面发力促脱贫

东兰县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根本原因在于其在脱贫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了“一核多维”的精准扶贫模式,这一模式对全国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具有很大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所谓“一核多维”的“一核”,就是发挥县域各级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在扶贫决策、扶贫指导、扶贫责任、扶贫效果方面的主体作用,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扶贫攻坚的主要抓手,调动了各级...

强力抓好三个层面 凝心聚力促脱贫

广西东兰县从县委、乡镇党委,到村和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聚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最终迈向大美的东兰、奋进的东兰和希望的东兰。 一是聚力产业脱贫,发展特色产业是稳定脱贫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东...

脱贫关键在于贫困群众主动发力

贫困群众是脱贫的主体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扶贫攻坚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会真正取得成效,这是东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经验。 扶贫攻坚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尽最大努力帮扶,但最根本的力量还是贫困群众本身。在东兰调研走访期间能够看出,当地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很好,努力摆脱贫困的干劲很足,“等、靠、...

发展特色农业 打响东兰名牌

原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健康绿色的特色农产品是东兰人长寿的秘诀,也是东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资源。东兰能够快速走上脱贫摘帽的道路,就在于利用优势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 特色农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生产的区域性;二是品质的优质性;三是产量的经济优势性。区域性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它是特色农业能否存在的先决条件。产品品质的优劣与否,是特...

脱贫攻坚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东兰县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按照“找根子、开方子、摘帽子”三个步骤,紧紧围绕“扶谁的贫、谁来扶贫、怎么扶贫”三个问题,努力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三个成效,很好处理了以下三个关系,为深度贫困山区如何脱贫,找到了一条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新路径。 一是处理好脱贫与致富的关系。在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为了完成指标弄虚作假而给贫困户的收入“凑数”的现象,所出台的政策都...

文化纵横

让中小城市文化空间释放更大能量

处理好展示城市形象和展开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小城市尤为重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注入生动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实践,是提升中小城市文化空间质量和效能的核心所在。

“艺术城市”让城市建设“活”起来

以“艺术城市”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要基于城市特质资源,凝练城市主题文化,将文化纳入城市顶层设计,用文化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以主题文化塑造城市环境,形成“唯一性”的特色城市;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产城融合。

特色小镇建设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添动力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多元发展的朝阳产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对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辐射周边经济发展、创造社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它也成为丰富旅游人群多样化的文化认知、提高特色小镇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文化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古代文学经典如何重焕新生

如今,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广泛传播、增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影响力,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古代文学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方式,还要注重不同阅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使读者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青年传统文化素养怎样提升

青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撑,是时代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全社会都必须要关注当代青年的素养培育问题,帮助青年健康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为青年素养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当前,应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媒介力量,着力培养青年家国天下的远大理想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意识和能力。

读史札记

汉代工匠精神是如何铸就的

汉代手工业生产过程中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使工匠们的技术不断精进,为稳定并不断提高其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各种工匠和各级官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和严密完整的监督管理体制,以及将管理者和工匠之名勒记于制造的产品之上以明其责,为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