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的文字自信

著名政治人物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十分形象地说:“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中国有书写文字时,古埃及正处于鼎盛时期。希腊辉煌的城邦尚未兴起。罗马帝国的建立还是1000年以后的事。而今天有十多亿人仍在使用直接从商代延续下来的书写体系,今天的中国人可以看懂孔子时代的碑文。”据考证,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自源文字体系。几千年后,其他两种文字都已经消亡,唯有汉字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汉字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讲述着悠悠岁月嬗变的故事。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汉字忠实地记录了中国过往时代的生产、商业、政治、战争、家庭、婚姻、饮食、起居等社会生活以及意识形态的真实情况,不同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共同讲述出一个古老国家的传奇故事,构筑了一部“万能的”百科全书。汉字因为其汇聚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汉字之所以能称得上“历史的活化石”,是因为汉字是“音、形、义”合一的文字,且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汉字的表意特质,使其具有在时间层面上畅通无阻的包容性。不管汉字的发音随着时光的冲刷发生了怎样的流变,汉字本身仍然是这些字,意思也依然是那个意思,孔子时代的古籍,后世的读书人依然能看懂。汉字的魅力还表现在空间层面上的开放性。中国北方、南方的百姓,法国巴黎、美国纽约的华人使用方言的发音,会因为不同地域的习惯有所区别。但是,无论这些人身处何方,读音有何天差地别,他们都使用着相同的汉字意义体系,共享着相同的字形和字义,对所有的文字可以有共同的理解。汉字,穿越千年,联通东西南北,维系着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字,而汉字在承载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法,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充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意蕴,这构成了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无论在什么年代,汉字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和重要载体,成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驱动力,成为大国崛起不可遗弃的宝贵遗产,成为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特质、优雅的审美格调、精致的艺术品位,塑造了每个“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彰显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豁达和自信。

当前,全球科技在飞速发展,互联网几乎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书写已键盘化、格式化,有些年轻人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有些“时尚达人”更是以在某些场合使用拼音或外语代替汉字为“光荣”。汉字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似乎遭遇到一些困境。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依然对汉字有信心。汉字自信的底气在于历经数千年而锤炼出的形体之美、意境之美、思维之美,在于一种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不断调适和规范,在于汉字在多个层面所独具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完全能满足一个国家和民族利用文字这一载体发扬其光辉文化和璀璨文明的需要。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凡属一国的国民,对于他本国固有的语言文字必须有最低限度的修养,否则就不配做这一国的国民。”如今,我们亟需传承汉字文明,增强全民对汉字的自信,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和大国自信。在古代,汉字曾承载中华文明“走出去”,形成了东亚汉字文化圈。如今,我们有理由相信,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东风”,汉字文化复兴和繁荣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有底气相信,随着中国迅速而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字一定能再度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中国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