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许多领域仍然长期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因此,必须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解构西方发达国家话语霸权,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真正实现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崛起。

【摘要】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许多领域仍然长期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因此,必须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解构西方发达国家话语霸权,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真正实现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崛起。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话语权  机遇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继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后又一新的里程碑。“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国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思考,体现了中国对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责任担当,能够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良好的契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并没有获得与自身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究其原因,一方面,作为“硬实力”的经济力、科技力要转化为作为“软实力”的话语权需要有一个过程,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同步性。另一方面,现有的国际话语权体系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控制,西方国家为维护自身话语霸权也会打压中国在现有秩序框架内获取话语权的努力。因此,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需要另辟蹊径,而“一带一路”倡议则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带一路”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解决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平台。当今世界,人类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加剧、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蔓延,而“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困境正是这些难题和挑战的一个缩影。习近平主席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非但无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和加剧。特别是2008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华盛顿共识”走下神坛,“北京共识”开始为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在现今“西强中弱”的国际话语权格局下,只有当中国能够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之道时,中国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与认可。中国基于自身的发展经验和基础,通过“一带一路”平台与各国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意愿相结合,共同为解决这些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成为中国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为外部世界增进对中国了解、消除偏见和疑虑提供了渠道。话语权的获得还受一国国际形象影响,如果国际形象被一些先入为主的虚假宣传所歪曲,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对于正在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中国,外部世界还是相当陌生甚至存在诸多误解。这是因为,在世界近代史上,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世界舞台的边缘地位,而长期占据舞台中心的英美等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控全球主流媒体,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法也无力去传播自己的声音,他们的国家形象实际上是被西方媒体“塑造”和“给予”的。正是由于在国际传播中的弱势地位,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是来自西方媒体的宣传,因而一些抹黑、歪曲中国的声音才在国际社会甚嚣尘上。因此,我们能够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家形象宣传,传播好中国声音,澄清真相,消除误解,让其他国家了解真实的中国。

“一带一路”为解构西方话语霸权、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突破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有着深刻的“西方中心论”色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规则制定、国际舆论引导和控制上都居于主导地位。特别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先发优势形成国际话语霸权,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往往附带一些“霸王条款”来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很长时期内总是被动地加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的规则和话语体系中,因而往往陷入西方话语逻辑的陷阱,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的一次重要探索,各方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命运共同体精神。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主动放弃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的“亚投行”中的否决权,这些举措都是为构建新型国家关系而作出的努力。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的三个维度

摒弃零和竞争的强权逻辑,实现经济共赢共享发展。中国在谋求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实现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还要对沿线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列车实现自身经济繁荣提供帮助,走出一条共赢共享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是形成话语影响力的基础,只有当中国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逻辑时,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才能迈出关键性步伐。从历史上看,在近代国际话语权格局演变过程中,西方大国的崛起之路正是靠着坚船利炮确立起自己的统治地位,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建立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停滞、不发展的基础上。但古丝绸之路的开拓却是依赖贸易、善意和友谊建立起国际交往与合作而实现的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与发展。因而“一带一路”建设完全可以跳出西方逻辑的怪圈,实现经济共建共享发展,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谱写合作共赢新乐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搁置政治意识形态差异,增强文化价值观吸引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差异巨大,国家发展进程各异,要尊重各国对自身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搁置政治意识形态差异。国际话语权背后必须要有国家文化和价值观作支撑,只有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当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新内涵,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建立完善的政策沟通和对话机制;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强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当前共建“一带一路”也更需要推进各国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融合创新,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比如,中国在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孔子学院、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文化对话、交流活动。文化价值观作为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素,通过文化交流既能增进不同文明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凝聚价值共识,又能为中国在激烈的国际话语权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避免参与主体单一化,增进普通民众获得感。依托“一带一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离不开沿线国家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必须努力让普通民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当前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之所以遭受诸多诟病,甚至一度引起部分国家民众的反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种全球化是部分全球化,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享受了全球化的绝大部分收益,而内陆国家和落后地区却承担了全球化绝大部分不利后果,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割裂程度加剧。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强调共建共享、成果惠及普通民众,这也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秩序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在合作方式上,既强调国家、政党、议会等官方合作,也注重民间的对话与交流。在合作内容上,既有关于地区安全、联合执法、互联互通等战略对接,也有关涉普通百姓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健康服务、救灾援助减贫、便利人员往来等惠及普通民众的公益项目。只有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才能顺利进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才会有民意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②檀有志:《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国公共外交的顶层设计》,《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话语权   中国   一带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