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8月下期 总第 605 期 2018年8月29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特别策划

霸凌主义的 虚伪与赤裸

8月21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西弗吉尼亚州举行的一个集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当我上任时,我们正在朝着让中国在非常短的时期内超越美国的方向上前进。但那种情况不会再发生了。”特朗普认为,通过贸易战已成功阻止中国超越美国,这赤裸裸地表明了其采取霸凌手段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 与传统诉诸武力的霸凌方式相比,当前美国的霸凌主义具有一定的和平欺骗性,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虚伪性...

从历史和全局看美国的霸凌主义

当前美国采取的霸凌主义做法表明:美国在自身实力相对削弱的态势下不甘心失去其霸主地位,世界格局和秩序进入重塑期。美国的霸凌主义及其蔓延,将给世界带来动荡和危机,对此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应有高度共识,在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上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美国长期的政策倾向

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向贸易霸凌主义,与美国二战以来长期推行的经济霸权一脉相承。历史上,尽管美国表面上采用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轮回的政策,但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在倾向。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向来在经济因素外融入政治、文化、军事、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霸凌主义的政治本质

在本质上,霸凌主义超越了一般贸易摩擦的范畴,是一种政治性霸权主义。应对霸凌主义,不能简单运用成本-收益的经济逻辑去思考,还应按照政治竞争的逻辑去分析。这种斗争不是简单的一时利益之争,而是国家维护发展权利的意志之争,其目标是塑造一种公平的交往模式,而不能是强者通吃的主-从模式。

霸凌背后的美国焦虑

霸凌主义体现在美国从立国到强盛,再到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每一个阶段,厘清霸凌主义的根源与脉络,特别是其在当前的种种表现,有助于我们认清其本质。对于霸凌主义,我们应当坚定决心,通过有理有力的斗争化解其不利影响。

美国到底想干什么

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有着明显的经济企图,包括转移矛盾焦点,维护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的利益,保持“经济总量第一”,维护美国的经济霸权,等等。美国着力营造其“霸权圈”,推进实施“拖住中国,撕裂俄欧”的欧亚地缘战略,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消极影响。

美国霸凌行为的思维逻辑

美国缘何不惜代价倒行逆施?缘何中国通过国家间磋商对话等多种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以消除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误解和曲解之后,美国仍一意孤行,屡屡挑起事端,遏制中国?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而这种误判根植于美国的思维逻辑和文化价值观。 首先是二元逻辑。美国不顾国家形象、不顾国际舆论,处处挑衅、指责、施压、征战的霸凌主义行...

霸凌主义对国际和平的挑战

国际社会不同于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存在一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法律体系以及可以强制实施国际法的组织机构,因此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要想保持和平、避免战争,在一定的国际规则框架下进行协商对话是非常必要的。霸凌主义对国际和平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霸凌主义破坏国际社会的和谐关系,助长恐怖主义。强国霸凌弱国,大国欺负小国,不仅丧失国际道义,损害大...

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弱化了吗

当前霸凌主义行为方式是国际领导更替周期的阶段性反应。美国的霸凌主义行径并不是其国际领导力增强的表现,相反,它是美国国际领导力弱化和领导地位面临竞争时所作出的弥补性反应。

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

我们要充分看到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的实质,要看到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要相信中美贸易战中,中国代表的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代表的是世界进步力量,代表的是正义,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更好更快发展是反制霸凌主义的硬道理

虽然近年来中国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正视发展成就,认清发展差距,改变传统发展观念,树立新型发展观,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这是中国反制霸凌主义的硬道理,也是新时期新环境下加快和实现中国总体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苦练内功”办好自己的事情

贸易霸凌主义不仅会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还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面对霸凌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需要充分认识时局、苦练内功、加强民间投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控地方债务风险,以从容应对霸凌主义。

热点述评

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的心理根源

领导干部思想意识的松懈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侥幸心理、麻痹心理、自负心理和补偿心理更是诱使有些领导干部滑向腐败深渊的关键因素。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干部培训,引导领导干部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建设廉政文化、净化政治生态,筑牢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精神堤坝。

领导干部要警惕哪七种错误心理

清廉、干净的思想意识是干部群体廉洁从政的内在动力,一旦为政心理出现偏差乃至畸变,权力就容易任性和滥用,干部就有滑向腐败深渊之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警惕两方面的错误思想倾向,一是思想高地滑坡,初心和公仆意识淡薄;二是心理防线失守,官德和清廉意识滑落。

扭曲的权力观是滋生腐败的心理诱因

领导干部对权力的错误认知,是其发生腐败的心理基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着力消除部分领导干部扭曲的权力观,遏制他们用权上的不健康心理倾向,使正确的权力观入脑入心,实现用权有规、用权有度。

反腐也要在“精准”上下功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过头”论和“刮风”论等错误认识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排除错误思想干扰,重整行装再出发,通过推广互联网技术进行精准反腐、提高基层执纪审查力度、创新精准反腐手段等举措,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找寻青春答案 汇聚前行力量

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深深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勤奋好学精神、苦干实干作风;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不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默默无闻、勇挑重担。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引领我们找寻青春答案、汇聚前行力量。

基层为什么是锻造年轻干部的最好“熔炉”

年轻的干部需要在基层历练和成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基层培养,使其能够独当一面。年轻干部在基层历练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应当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措施,使其更好扎根基层,得到磨炼和提高。

“财政因素分配法”激发乡镇发展活力

达川区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实施的“财政因素分配法”,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缓解了公共财政分配不公现象,堵塞了资金管理漏洞,激发了乡镇、村级活力,促进了全区城乡健康发展。“财政因素分配法”产生在县(区)域深化改革之中,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补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公平思想的时代内涵和践行路径

公平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与演进规律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与现实对接性。要以公平思想为指引,全面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继承与弘扬民本精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党的作风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提升党的作风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可被党员作风建设所利用的道德资源十分丰富。廉政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示范意义。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培育党员的群众观点。

社会治理

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难点与破解之道

传统的管控措施已经无法有效处理不良网络舆情,反而会削弱主流媒体和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基层政府要增强舆情风险防控意识,完善舆情信息收集和追踪系统,拓宽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舆情,提升舆情危机应对能力。

政策谣言因何而生

政策谣言的生发和传播与政府的公信力、传播技术的先进性、民众的判断力、社会心理、造谣传谣成本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在特定时空情境中交织复合,为政策谣言的孕育和潜伏提供了基质和温床。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谣言传播具有主体多、速度快、范围广、隐蔽性等新特点,给政府治理网络谣言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政府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危机预警,健全新媒体领域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和民众增强沟通等方式正确引导舆论、消除网络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治“网络直播”乱象

当前,网络直播发展迅速,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网络直播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立法缺失与滞后,使得网络直播乱象丛生,危害了网络公共安全与网络公共秩序。因此,要通过建立包括严格外部监管、立法惩治在内的立体监管制度,实现行政监督、平台自律、立法管制三位一体的动态监管,促进网络直播的规范、文明发展。

为网络交往构筑道德“防火墙”

网络交往中的道德“防火墙”能够有效构筑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形成完善的网络交往秩序。网络交往中建立道德“防火墙”应遵循无伤、互惠、责任及适度监管原则,同时还应重点培育个体道德,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性,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道德氛围。

网络舆论的治理之策

网络舆论治理是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需要构建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增强网络舆论执法力度,建立多元化主体联动协调治理机制;建立网络舆论大数据平台,研发互联网数据取证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治理。

乡贤文化助力农村治理现代化

乡贤文化是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乡贤文化以其自身独有特点为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积极成效,能够有效涵育农村新风、凝聚乡村力量、减少农村矛盾冲突,同时,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让乡贤为乡村治理注入活力

主体力量较弱、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是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乡贤文化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逐渐彰显。弘扬乡贤文化,应壮大乡贤群体、增强乡贤力量,搭建乡贤与乡村社会有机融合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新乡贤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来。

财经聚焦

中国“收缩城市”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收缩”并非“增长”的反面,而是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扩张与紧缩趋势的一部分。“城市收缩”为我们开启了未来中国城市形态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城市在规模上并不庞大、人口上并不众多,但在城市环境上更宜居、更亲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且与繁忙的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

“收缩城市”的缘由与警示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收缩”有利有弊: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社会条件较差,“城市收缩”将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具有正面意义;但对地级以上中心城市而言,“城市收缩”将不利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国家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并加剧一线城市的“大城市病”,因此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避免出现“城市收缩”的尴尬局面。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历史性意义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既可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增长与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同时核算的问题,又可解决联合国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存在的资源环境破坏在GDP核算中直接抵消的问题,能够促使人类社会建立起一种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正向激励的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中国智慧。

北京减量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推动北京减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托“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找准北京的国际合作定位和产业定位,加快建立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石的城市创新体系,强化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从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改革创新驱动北京减量发展。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要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乡村规范治理、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等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新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还存在着个别基层政府管理不到位、生态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旅游项目无特色等问题。对此,应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意识;科学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养;挖掘和凸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业发展空间。

突破“高碳困锁”的两个着力点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九大着力强调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识。面对当前“高碳困锁”,我国应该以观念更新直面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以科技开发促成绿色发展实践的全面推进,敢于担当,砥砺前行,找准病灶,精准施策,实现观念更新与科技开发互融,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发展之路怎么走

强化生态发展,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关乎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计。走生态发展之路,需要强化经济杠杆的调整作用、完善生态发展制度建设、构筑生态发展法律环境、加强生态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生态发展改革。

美丽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

哲学不仅可以深化人们对乡村建设理念的认识,凝聚基层乡村建设力量,同时也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丰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我们要将哲学理论与乡村建设实践进一步融合,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路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党建研究

“自弹自唱”式基层党建是如何产生的

面向普通党员,调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所在,也是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当前一些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存在“自弹自唱”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工作内容缺乏针对性,工作方法缺乏灵活性,工作要求缺乏规范性。破解基层党建工作“自弹自唱”的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切实树立群众观念,科学设计工作方法,着力营造组织氛围。

基层党建“自弹自唱”窘境怎么破

破解基层党建“自弹自唱”窘境,既要从基层党建的主体上来思考,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普通党员履行义务的基本能力建设;也要从基层党建的活动层面来考虑,促进基层党建活动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深度融合。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逻辑

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基石,在我国的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阵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为重要。为此,需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政治目的,开拓基层党组织政治空间,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红色基因助力党建工作创新

新时期,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红色基因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全面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持续升华红色文化,不断丰富和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内涵,发挥其社会效力,形成创新进取、风清气正的党建新生态。

非公企业党建创新的三个维度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行动系统,需要我们按照“环境——价值——制度”的逻辑全面推进。我们要在深入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凝练其价值作为动力机制,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健全的工作机制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实现制度创新。

专题调研

党建引领上围艺术村美丽嬗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即“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以该要求为引领,以党建为核心,以上围老村为试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营造...

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积极探索

社区是我们社会治理工作最基础的单元,最末梢的神经,社区的治理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认可了满意了,基层治理的工作就到家了。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在社区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他们在社区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整合、社区治理活力、社区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包括观湖街道上围艺术村等在内的诸多宝贵的社区基层治理经验。 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彰显党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圳龙华区立足区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领导作用,在打造全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第一,始终坚持社区党委“主心骨”作用,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社区是现代城市社会最基本的单...

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深圳市龙华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遵循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要求,从社会治理工作最基础的单元、最末梢的神经——社区抓起,突出党建引领,围绕社区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整合、社区治理活力、社区服务能力等方面抓改革、定举措、求实效,着力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立强有力党组织,真正让社区党委发挥领导...

马克思主义研究

西方为何再现“马克思热”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西方再度掀起“马克思热”。从围绕马克思举办的各种展览会、论坛、研讨会,到马克思的形象和名字大量出现在报刊媒体、街头广告、社交网络中,马克思在西方社会再次回归。人们纪念马克思,解读马克思,试图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找到分析、解决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答案。在当前西方持续升温的“马克思热”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愈益凸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新时代当好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是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发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指引中国走向了强起来的康庄大道,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新时代当好马克思主义践行者,需要学精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在知行合一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走好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社会治理之路

马克思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思维,对我国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导向价值。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实现社会公平、坚持公共服务本位理念的社会治理目标迈进。

思想舆情

大学生实习切勿眼高手低

大学生实习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了解社会、学习为人处世能力的过程。学习专业知识是实习,端水倒茶、与人沟通、培养职业精神也是实习,是学习社会知识。

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实习的再定位

实习是大学生实现身份转变的一个过渡期,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对于“功利化实习”的学生而言,学校要引导他们明白:“收获”比“资历”更重要;对于“自视甚高”的学生而言,学校要引导他们知道:“实干”比“等待”更重要;对于“轻视实习”的学生而言,学校要引导他们知晓:“锻炼”比“辛苦”更重要。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为了培育我国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政府应切实调动企业参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加强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育之道

诚信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深厚道德底蕴,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及修德之基,也是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世必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诚信缺乏的问题,其原因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群体自身有重要关系。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需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发挥社会的道德教化功能、高校的教育功能,同时倡导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以互联网思维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足的精神基石。但在网络语境下,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机制,把青年的爱国热情转化成自觉的具体行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校艺术教育要彰显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强国之魂,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所积累的宝贵财富。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主要力量,良好的艺术教育能够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健全他们的审美心理、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高校艺术教育要体现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充实中国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新媒体令高校思政活起来

当前,新媒体呈现出碎片化、生活化、融合化等特征,极大拓展了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融入新媒体环境,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加强群体教育,提升媒介素养;强化主导思维,拓展教育功能;加强媒体监管,控制舆论导向;利用碎片时间,加强权威引导,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阻碍高校师德建设的因素有哪些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当下,我国高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师德建设实践相对滞后、师德长效建设机制不完善、高校师德水平仍需提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法德合一型的高校师德建设模式,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

文化纵横

“数字鸿沟”的转向及跨越

在数字化的生存时代,信息获取及其消化能力的差别使得“数字鸿沟”日益显现。知识付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强化了阶层分化,而阶层分化又使知识分层与付费趋势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与社会的分化。对此,我们应积极消除观念的迷障,不断探寻夷平鸿沟的路径。

拨开数字时代的“信息雾霾”

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在逐渐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自觉使用媒介获取信息,再到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传受双方有针对性地共同生产信息、消费信息,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无形之中扩大了个体在时间、地点、方式、量级等诸多方面获取信息的差异,形成了“信息鸿沟”,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

筑牢精神根基 坚定文化自信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着主观和客观层面的多重挑战,为此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以创造性思维激发文化自信的内生活力,进而助推我国逐步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认知和系统方法,亟待深化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认识,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系。

传统节日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应以传统节日的时间要素促进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的常态机制;以传统节日的空间要素给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以传统节日的符号要素助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以传统节日的形式要素推动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行动。

读史札记

宋代荐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宋代的荐举制度纳入了官员遴选(宋朝称为铨选)体制,成为官员升迁的必要条件。为确保官员铨选的公平、有效运行,荐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系列周密、细致的规定,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运作机制,成为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荐举制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