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彰显党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圳龙华区立足区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领导作用,在打造全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第一,始终坚持社区党委“主心骨”作用,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社区是现代城市社会最基本的单位,龙华区是深圳产业大区、人口大区,群众利益诉求多元,社会二元化严重。社区工作站、居委会、股份合作公司独立运作,社区党组织统领社区发展的资源与手段逐步减少,部分社区党组织功能趋于弱化。如何提升社区党组织统领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整合社区资源进一步强化其服务功能,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难题。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纲领性指引。社会治理的“共建”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良好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龙华区按照市委关于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强化社区党委“主心骨”作用,认真落实社区党委“四项权力”,创新构建社区党委统领的组织架构,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完善社区议事决策机制,社区党委统筹“民生微实事”经费,共同研究解决社区治理、治安管理、交通疏导、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等问题,让各类问题一次性审议、一次性落实,推动社区党委统领社区内各类组织实现共建共治。

第二,始终坚持社区治理科学化保障机制,解决好更多资源、管理、服务向社区下沉问题。社会治理的共治是多元主体参与互动、沟通协调的过程,是通过动态的机制调整、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过程。龙华区大力推进产业工人参与型治理模式创建,将产业工人从“社会治理对象”转变为“社会建设参与者”,打造了产业工人参与的新型治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实效。围绕平安社区建设,龙华区还大力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为加强对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建立了《龙华区社会治理公益联盟成员诚信自律公约》和《龙华区社会治理公益联盟章程》,推动联盟走上制度化、专业化轨道。龙华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探索推广基层治理改革,推动重心下沉、分片管理、资源整合、责任到位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党委负责搭平台、建机制,让产业工人、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在社区有归属感,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第三,始终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善治,切实解决好社区群众共享治理成果问题。一是龙华区委坚持以改革创新思维推进党的建设,培育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有责任敢担当的党务工作者队伍。龙华区形成包括选聘管理、教育培训、资格认证、考核考评、职级评审、日常管理、人才库管理以及督导工作于一体的“1+8”制度体系,确保了“两化”队伍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立足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培育,创新党的建设,以为民办事为切入点,使社区服务精细化。如龙华区倡导党员在社区治理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志愿服务引领全社会志愿服务,带动社区治理。建立“党员志愿者线上调度平台”,推动党员由“8小时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有效服务了社区治理。三是创建党群小V站谱写服务大文章。“党群服务V站”是龙华街道在基层党建领域的创新之举,是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补充和延伸,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打造充满活力的“1套标准项目+N个个性化项目”的立体化服务体系。这些星罗棋布的微阵地,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以群众需求为“半径”,布点在城中村、老小区、大型企业周边等务工人员集中地,共同筑起党群服务“同心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V站叠加,形成了一主多辅服务阵地,将服务送到了基层群众“家门口”,有效调节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培育社区群众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构建起一个强大安全的社会服务、社会心理保护网。

责编/谷漩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主体   模式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