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探索“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新模式

核心提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还存在着个别基层政府管理不到位、生态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旅游项目无特色等问题。对此,应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意识;科学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养;挖掘和凸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业发展空间。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还存在着个别基层政府管理不到位、生态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旅游项目无特色等问题。对此,应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意识;科学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养;挖掘和凸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经济 乡村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尤为亮眼。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是指依托农村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通过对农村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将农村生态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这种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在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基层政府缺乏认识,管理不到位。部分乡镇政府未能意识到乡村中丰富的生态自然和文化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点,未能够转变发展理念,创新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即使有部分乡镇政府认识到这一新型乡村发展模式,但是不能够及时地转变职能,提升其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农业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致使乡村旅游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

二是资源开发粗放,生态平衡意识淡薄。受一些地区农业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带来的影响,部分乡村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一味地模仿,盲目地开发本地区的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不仅使土地、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遭受破坏,而且使一些原汁原味的优秀文化遗产过于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基因,反而未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三是服务理念不明确,服务水平不高。从目前来看,从事乡村旅游行业的人员基本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自身综合素养不高,再加上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不能够制定详尽的岗位培训计划,对他们的服务意识、岗位操守、服务技能、管理水平等方面缺乏岗前培训,致使旅游发展过程中粗暴对待游客、不能够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服务质量下降等事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地旅游行业形象,阻碍了乡村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发展空间有限。部分乡村过分追求商业效益,不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不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对一些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盲目模仿,致使一些乡村的旅游项目大同小异,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这对于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极为不利。

助力我国乡村经济振兴的旅游发展新思路

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意识。首先,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根据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农业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同时,利用当地宣传平台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对当地旅游行业发展进行鼓励、引导和管理。其次,对于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开发的旅游项目,政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开设专项旅游扶持资金账户,对于资金实行专用专管;选派一些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突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乡村旅游项目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对于一些物资资源紧缺的旅游项目,政府要调配各方力量大力给予物资支援。最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当地干部积极推进旅游项目的管理,明确监管职责,细化监管范围,坚持监管要落实到人到事、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有序发展。

科学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首先,在资源环境开发上,要以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考虑当地农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可行性,综合衡量利与弊,科学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其次,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既考虑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在不破坏本地区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掘当地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进行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和谐的旅游产业;最后,基础设施建设切勿忽视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围绕着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推进,使其为旅游产业发展增加附加值。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养。首先,当地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岗位操守和责任等,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旅游从业人员的言行;其次,要制定系统化的岗位培训计划,邀请旅游行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技能人员等定期或者不定期进全员培训或专项培训,培训内容要注重专业培训和综合素养培训相结合,以便提升全员的综合素养,提升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岗位中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体验,扩大当地旅游行业的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最后,注重建立旅游行业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一支综合能力强、素养高的考核队伍,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一旦发现有严重破坏行规的旅游从业者即永久取缔其经营资格。同时,对于旅游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从业者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资格升级认定。

挖掘和凸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发展空间。首先,当地要深入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人文资源为导向,打造地域特色突出的资源项目;其次,在旅游活动上,可以结合地方民风民俗,挖掘民风民俗背后的人文资源,并与时代相结合,设计成集游玩、文化娱乐、民俗生动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最后,在旅游主题选择上,体现传承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以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汲取时代新风,营造凸显地域文化内涵又富有时代精神风貌的旅游主题,给予旅游者一种跨越时空的身心体验,从而拓展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探索“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是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思想的有效举措。只有创新乡村经济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农村丰富资源,才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重塑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在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作者均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6年度“珠峰学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项目编号:ZF2014168)和2016年西藏哲科青年基金项目 “旅游凝视下西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项目编号:16BFL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艾明令:《浅析振兴乡村生态旅游之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当代旅游》,2017年第15期。

②方澜:《“互联网+”视域下茶乡乡村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福建茶叶》,2017年第5期。

③范才成、韩维敏等:《以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福建质量管理》,2017年第12期。

责编/陈楠 姜成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生态旅游   模式   农业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