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21期 总第 820 期 2025年11月19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十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摘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全球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的深刻回应。十年来,中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系列实践,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作出显著贡献;十年来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挑战,也进一步证明该重要理念的前瞻性与必要性。未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共同应对新兴技术冲击,化解地缘政治影响,提升数字普惠的包容...

论坛特稿

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范式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纵观全球,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在扎根本国实际、服务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范式,中国特色是精神底色,世界一流是发展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为迈向多极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摘要】“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秩序发展沿革来到关键节点。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通过践行四大全球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

特别策划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要解读:新提法新举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就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发展蓝图,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 “十五五...

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优势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共同构成一个从制度保障、需求牵引、供给支撑,到创新驱动的有机整体和动态系统,各优势间的协同共生与相互赋能所形成的系统性集成,是塑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深厚根基。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四大优势实现整体性跃升,不仅是有效...

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什么

“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摘要】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关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十五五”时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几个重点问题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流动顺畅的劳动力市场、转化高效的技术市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摘要】2026年至2030年,我国将实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步入从“破题探索...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摘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要为产业创新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术供给,而产业创新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需求牵...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实践要求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摘要】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为“十五五”时期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指明方向。在经济早期发展阶段,投资于物能带来生产力迅速提升和经济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成熟,投资于人和投资于物的方向、重点持续变化,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人...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推动高中学位供给扩优提质

“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摘要】优化高中学位供给结构,关键在于实现扩优提质,在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的同时,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促进教育公平。面对当前人口发展新形势,需加强人口动态追踪分析,推动教育资源统筹调配与人口变化有效衔接。综合运用政...

技术赋能与新大众文艺发展​

“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摘要】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具有代表性的鲜活实践。在数字技术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网络文学正经...

培育文明乡风的价值意蕴及提升路径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摘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文明乡风,集价值伦理、文化底蕴、行为规范于一体,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软实力”,又是...

热点透视

加快促进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效融合

【摘要】促进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的有效融合,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践要求。针对当前“两个课堂”融合实践中存在的资源“壁垒”、供需“温差”与目标“偏差”等现实困境,应统筹好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个层面。在认识论上,须破除“两张皮”的割裂论、“主辅论”的主次观与“选择题”的功利观,筑牢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根基。在方...

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合作基础及发展前景

【摘要】亚太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推动亚太区域合作、构建亚太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一重要理念以来,其内涵随着亚太区域合作进程深化而不断丰富。同时,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在制度韧性、经济一体化、人文交流方面具有坚实基础。未来,地区命运共同体共振效应,将不断激发亚太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潜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

言治论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与挑战

【摘要】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确保我国粮食高产稳产的“保险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位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农田地力不断提档升级,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依然面临着增量建设“啃硬骨头”难度大、运营管护存在困境、农田互补性要素协同适配不足等多重挑战。高质量推进高标准...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与粮食综合产能、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当前,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仍面临耕地碎片化、技术应用有限、区域差异显著等挑战。为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动耕地地块整合的多样化路径、强化高新技术应用、实施区域差异化精准建设、持续推进提...

中国老龄科技创新的制约与突破

【摘要】顺应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应抓住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着力推动老龄科技创新的政策范式转变,从数字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应用拓展、人力资本开发等多维度构筑竞争优势,完善老龄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优化老龄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应用场景为支撑、人才为根本、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创新格局。 【关键词】老龄科技 制约因素 驱动机制 路径优...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键与举措

【摘要】“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时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需要深刻认识三者的内在联系和协同规律,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以全局性思维统筹谋划、一体化举措系统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党史党建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理念、实践及制度创新

【摘要】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贯彻从严要求的新理念,坚定执行严的措施,以严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铁规矩,充分体现党风建设的思路理念创新、实践措施创新和法规制度创新。新征程上,全党仍需坚持守正创新,科学运用辩证思维、系统观念和法治理念,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政治定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贯彻实施党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持续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摘要】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入探究“群众自觉行动何以生成并持续”,对于新征程上持续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在于创造性推进理论大众化,筑牢群众思想根基。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

文化纵横

把握文化主体性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辩证关系

【摘要】文化主体性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提出,是理论因应现实、思想引领时代的重要体现。文化主体性与文明交流互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文化主体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只有高扬文化主体性,才能以独立、平等的身份参与文明对话,避免在多样文明的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失去特色、迷失自我。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和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

古代礼乐文化中的“乐”:审美意涵与社会功能的交融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礼乐文化为主要内容,而礼乐文化中“乐”之形成,经历漫长的时期,从巫觋时代的巫术手段,到祭祀时代的仪式媒介,奠定“乐”形成的文化基础,及至西周初年周公的“制礼作乐”,才让兼具审美意涵与社会功能的“乐”成型。一方面,作为艺术形式的“乐”,虽然可以给人以感性和直观之美,但是古人更重视其中蕴含的审美特质及道德理性;另一方面,具有社会功...

史海钩沉

唐代缘边府、州设置与边疆地区治理

【摘要】在汉族与各民族深度融合大背景下,唐朝对边疆诸民族部落制定了包容友善的羁縻政策,于“缘边”之地设置若干都护府和羁縻都督府、羁縻州,推行开明进步的羁縻府州制度。唐朝缘边府、州的具体设置,有一个从前期探索、到大量增设、再到盛唐时期设置完备的过程。羁縻府州制度的成功推行,通过“因俗而治”的制度灵活调整,发挥“因地制宜”的突出制度功能,推动唐朝内地与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