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4期 总第 813 期 2025年8月4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新时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伟大历程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深入实践,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成为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鲜明标识。新时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伟大历程,是一个制度上不断完善、执行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场深刻的制度之变、行动之变,引领塑造了一场激浊扬清、固本培元的风气巨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关键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作风建设 全面从...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摘要】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学习教育有一定时限,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需要通过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权力结构,有的放矢综合施策,驰而不息抓落实、讲纪律,建立健全动力与平衡相结合的社会运行机制,全方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常态化长效化 【中图分类号】D6...

特别策划

干部“新本领恐慌”:表现与破解

能力本领是党员干部的成事之基、履职之要、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增强“八项本领”到提高“七种能力”,既开出能力本领清单,又提供科学方法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人民论坛持续关注基层干部群体,推出“2024基层干部关注的十大话题”“用好考核‘指挥棒’考出干部精气神”等特别策划和专题...

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编者的话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迫切需要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强调干部要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围绕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人民论坛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

正确认识和应对干部“新本领恐慌”

【摘要】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当下,干部“新本领恐慌”现象愈发凸显。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重塑工作模式,同时社会矛盾与问题交织叠加,对干部能力提出全新要求。“新本领恐慌”在政治、专业、实践和改革创新等多个维度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深刻反映了干部能力与新时代要求之间的差距。正确认识和应对干部“新本领恐慌”,已成为更好推动各项工作...

智能时代干部能力图谱重构

【摘要】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承担智能社会的治理者、技术应用者和技术监管者等多重角色。智能时代的治理变革,迫切需要一批懂技术、善创新、敢担当的领导干部作为先锋力量,需要他们具备AI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治理能力。在工作中,既要坚持技术理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处理程式化工作任务;又要具有政治敏锐性,以高站位化解复杂矛盾,确保人工智能治理...

政绩观纠偏与能力重塑: 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的时代要求

【摘要】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认识、尊重、顺应规律,不超越阶段、不超出条件安排,制定长远规划时保持历史耐心、反复研究论证、谋定而后动;又要在目标任务定下来后,雷厉风行抓落实、久久为...

领导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推动干部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领导干部要具备政治领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执行落实能力。应在干部选拔、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干部角色定义、授权机制、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形成促进...

以制度赋能与个体突破克服干部“新本领恐慌”

【摘要】当前,干部“新本领恐慌”问题凸显,其成因复杂,具有普遍性、时代性、相对性、客观性等特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制度赋能与个体突破“双轮”驱动。制度层面,以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为导向,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机制,健全内容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强化资源保障,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估,同时构建选贤任能用人机制。个体层面,干部要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把握方向重点,完善知识...

热点透视

强军思想引领强军实践

【摘要】习近平强军思想是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重大时代课题。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人民军队将坚定不移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全军,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习近平强军思想 强军实践 人民军队 ...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长达14年的持久战牵制日本陆军60%以上兵力,削弱其全球侵略能力。中国通过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牵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东南亚,为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反攻创造了关键条件。中国抗战是正义战争、进步战争、人民战争,其胜利成果推动战后国际秩序重构,掀起世界殖民地独立浪潮,改变世界政治版图,同时为中国“...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历史回望与启示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新征程,只有总结好运用好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关键词】密切联系群众 自我革命 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

民生关注

数字化社会中个人的隐私风险及其保护路径

【摘要】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令个人的隐私面临有“私”难“隐”的巨大风险。这种风险的产生背景,是数字化社会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边界区隔的消融和数字人的形成。基于数据流动性的特点和数字技术的丰富可能性,个人的隐私数据一方面被网络平台持续无感挖掘,另一方面因公共传播时代个人接收和分享的信息而被持续扩散。数字化社会个人隐...

推动公共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与数据要素,具有深度耦合与相互塑造的关系。公共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公共数据为要素投入,催动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数据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优化配置,满足新质生产力对新生产要素的需求,进而高质量和高效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数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言治论理

铲除违规吃喝的土壤和条件

【摘要】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违规吃喝本质上是违反党内规矩、党性薄弱的表现,可分为公款变相型吃喝、接待超标型吃喝、利益勾兑型吃喝、时空掩护型吃喝,以及事后失范型吃喝五种形态。违规吃喝具有极强的顽固性,铲除违规吃喝的土壤和条件,在于猛药去疴,形成强大震慑;重典治乱,完善监管体系;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

多措并举让年轻干部把根扎进基层水土

【摘要】当前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与农村环境存在“温差”、激励保障与工作内容存在“反差”、职业预期与现实处境存在“落差”、工作能力与治理情境存在“偏差”。应对该群体的“水土不服”问题,需要构建干群双向互动机制,促进在地化融入;完善多维激励机制,拓宽发展晋升通道;创新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促进资源合理...

环球风云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摘要】近年来,金砖国家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加入,或与金砖国家展开合作。金砖国家扩容标志着全球南方力量的不断汇集,既深刻反映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现实,又折射出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强烈意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类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愈加凸显。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推动...

中国与卢旺达关系“三级跳”蕴涵的时代价值

【摘要】2024年9月,中卢关系跃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谱写中非团结合作新篇章。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卢关系的价值愈发凸显。中卢两国在合作进程中基于平等互利的理念互通,是双边关系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因;对现代化建设的共同愿景以及合作项目,是双边关系不断深化的直接动力;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与文明互鉴,是双边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抓手。随着双方的...

财经视界

统筹推进产业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摘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主要表现为要素投入的变换、主导产业的变更、质量效益的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动力明显增强,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要看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着新动能规模偏小、传统产业升级滞后、新质生产要素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应通过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培育要素、...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消费提质扩容

【摘要】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激励技术创新和促进消费公平,有效提升农村消费者福祉,推动乡村消费提质升级,实现消费效率与公平的协同发展。当前,随着农村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迁,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向乡村延伸,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通道更加畅通,直播电商、智慧农文旅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乡村消费增长开辟新空间。顺应...

文化纵横

“苏超”破圈:一次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摘要】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成功出圈,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文化事件。从地理角度言,明朝出于中央集权目的所划出的“直隶”(“南直隶”)、清朝为了“肥瘦搭配”所切分的“江苏省”,决定了“散装江苏”的政区面貌、社会基础、心理认知。从概念角度言,“苏超”既鲜活展现出充满智慧、凝聚人心的竞赛状态,又强力预设了赛事的“内部超级对抗”基调,...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传译策略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中国外交话语经常引用传统俗语、谚语和诗词等,尤其是把饱含隐喻意象的中国古诗词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外交辞令中,在坚定文化自信、委婉表明立场的同时,增强外交话语的感染力和丰富性。对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而言,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都可以通过隐喻实...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旅高质量发展

【摘要】城市群文旅产业发展,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动大湾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充分整合文旅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城际沟通与协作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提高城市群绿色生产率,让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城市群文旅服务国际化水平,推动大湾区全球文旅市场拓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品牌,...

史海钩沉

包里乾坤:古人包袋有玄机

【摘要】古往今来,包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与古代民众生活关系密切。人们除了利用包的实用属性以外,还赋予包审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汉朝到宋、金、西夏、辽时期,从绶囊到鱼袋,包在一些特殊场合逐渐成为可以代表国家权力的政治符号之一,其外表、形制和使用制度,形成了特定的政治文化。元朝蒙古统治带来政治和文化的多样化,包逐步回归实用和审美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