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长达14年的持久战牵制日本陆军60%以上兵力,削弱其全球侵略能力。中国通过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牵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东南亚,为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反攻创造了关键条件。中国抗战是正义战争、进步战争、人民战争,其胜利成果推动战后国际秩序重构,掀起世界殖民地独立浪潮,改变世界政治版图,同时为中国“和平建国”奠定基础。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战后世界历史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抗日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抗战精神 【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识码】A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历史性胜利之际,我们更需深入思考其蕴含的深远政治历史启示: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长达14年的持久战牵制了日本陆军60%以上兵力,阻止其“北进”苏联、牵制和迟滞了其“南进”东南亚等战略企图,为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反攻创造了关键条件,支撑全球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二战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伊始,中日两国工业实力悬殊,在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的生产上,日本已大规模量产,而中国几乎为零,两国军队在武器及军事装备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然而,中国人民最终以弱敌强,击败了装备精良的数百万日本侵略军,取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这一伟大胜利,固然与军事斗争中战略战术的运用密不可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需从抗日战争所蕴含的深刻政治内涵中探寻。
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正义战争必胜
按照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毛泽东同志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日本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此后不断扩大侵华战争规模,妄图征服全中国,将中国彻底变为其殖民地。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性质的征服和掠夺战争,属于典型的非正义战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抗战是“正义的非掠夺的谋解放的战争”,它“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毛泽东同志当时就预言,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所从事的是侵略战争、非正义战争,其失败是必然的。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为正义的非掠夺的谋解放的战争,无论遭遇多少艰难困苦、经历多少挫折,都必然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凭借其现代化军事装备和军力优势,一度在战场上连续取得军事胜利,侵占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国土,夺占沈阳、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州等中国主要城镇,甚至摆出准备攻占兰州、西安、重庆、昆明,席卷中国大西北、大西南的架势。但是,这种表面的强大只是暂时的,无法掩盖其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本质。看似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最终全面投降。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结果,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生动体现。
为什么拥有现代化军事装备和强大军力的日本法西斯会彻底失败,并向中国人民全面投降?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日本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为实现打败中国、征服中国人民的“帝国梦”,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占领区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大罪。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总计在南京屠杀中国平民和战俘达30余万人。不仅如此,侵华日军还在中国占领区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进行大规模细菌战。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径并非局限于中国战场,在东南亚占领区,日军任意掠取资源,虐杀平民、奸淫妇女。在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侵略军同样在占领区奉行大屠杀和种族灭绝政策,其建立大量“死亡工厂”和集中营,制定完整、系统的种族屠杀计划,杀害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平民,包括大量妇女儿童。德日意法西斯在战争期间显露出的残暴本性,凸显其所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埋下其必然失败的种子。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军虽控制中国主要市镇,但兵力分散、补给线拉长,其“速战速决”战略已破产。日军在华进攻锋芒受挫,迭遭败绩,其国土狭小、人少兵少的弱点暴露无遗,而中国国土辽阔、人多兵多的优势开始全面展现。从1943年开始,中日战争的天平开始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逆转。中国军民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各战场对侵华日军展开局部反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极大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及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45年9月,在苏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国及亚洲各国抗日军民的支援、配合下,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最终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是进步性战争,进步战争必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但是一场以正义对抗非正义的战争,而且是一场以进步对抗野蛮的伟大进步性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版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且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日本侵略者,彼时的中国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处于弱势,但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审视,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进步时代”,宛如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全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场战争能不能胜利?怎样争取胜利?是毛泽东同志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一文,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国土小人口少我国土大人口多、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准确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的三个阶段,系统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依靠力量和战略战术,使全国人民对抗战的进程和前途有了清晰的认识,极大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着深远而伟大的目标,不仅是为遏制日本企图灭亡全中国的野心,而且是为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的战场贡献直接推动国际格局转变。1943年1月11日,美国通过《中美新约》正式废除在华治外法权,并承诺逐步移交租界管理权。1943年12月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更是宣布“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些成就不仅是中国抗战的胜利果实,而且为中国“和平建国”和历史进步开辟了光明坦途。
中国抗战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树立光辉榜样,成为他们以正义的人民解放战争反对非正义侵略战争的典范。它鼓舞着这些国家的人民武装反抗法西斯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在中国人民坚持以弱敌强、顽强抵抗日寇,并不断取得胜利的抗战精神激励下,世界范围掀起一股反侵略、反法西斯的热潮,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受法西斯侵略危害的民族和国家,也普遍以各种方式投身到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也为新一波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浪潮奠定坚实的政治、军事和知识基础,极大促进了二战后世界历史的进步。
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长期坚持反法西斯侵略,以及苏联直接参战所形成的战略态势和政治压力,美英等国家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进行现代化战争的综合能力,但也不得不顾及中国等被压迫、被侵略国家和民族的基本政治诉求。在亚洲,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8月17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国家独立;同月,越南爆发“八月革命”,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6年,印度皇家海军水兵发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在印度人民的坚决斗争下,英国最终不得不放弃在印殖民统治,接受印度独立。此外,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纷纷掀起民族独立运动。在欧洲和中东,英法等国家鉴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普遍“觉醒”的世界政治新现实,不得不放弃复制巴黎和会模式、恢复其在中近东和北非殖民统治的企图,开始逐步接受阿拉伯民族和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自决和独立的政治诉求。此后,反帝反殖、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大陆,以及邻近的中东各国。埃及、叙利亚、约旦、阿尔及利亚等众多国家,展开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反帝反殖斗争,相继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
二战后结束不久,世界上就有数十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引发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步伐。而这一切,正是二战时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民族大解放和历史进步的不屈追求所促成的。中国抗战是其中的核心因素,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紧密相连,共同克服重重困难与障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必胜
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就“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与进步性,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道路。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军民在东北三省打响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此后14年间,中国军民武装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正义战争之火越烧越旺,经久不息。在东北三省沦陷区,数十万抗日联军组织起来,坚持作战14年,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为支持和鼓舞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军民先后沿长城线与日军血战,1933年打响长城抗战,1936年打响绥远抗战。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又接踵打响平津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及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等,实施全面抗战。这些战役如同一座座丰碑,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量。
1939年,德意法西斯开始入侵波兰,而此时中国军民已经单独抵抗日本侵略军8年之久。英法美等西方军事强国面对法西斯侵略,曾一度节节败退:法军败降、英国退守英伦三岛,美国因日军偷袭珍珠港损失惨重、丧失太平洋制海权;德意法西斯乘势占领北欧、西欧及东欧大平原,日本乘势占领东南亚各国。中国军民在关键时刻继续坚持全民抗战,进行百团大战、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等大规模战役,并准备远征缅甸、支援美英盟军作战。在日军战线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主力军和民众,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采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灵活多样的游击战争模式打击日本侵略军,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中国军民坚持14年的全民抗战,在战略上紧密配合美英苏盟军及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充分显示人民战争以弱敌强的巨大威力。其一,中国抗战拖住、重创了日本陆军主力。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在华投入的兵力平均占其总兵力的2/3左右,高峰期甚至占4/5左右。这使得日军在其他战场的行动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全力实施其侵略计划。其二,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日本放弃“北进”计划。日本最初妄图北攻苏联,但北攻苏联须以陆军为主。由于中国军民拖住并不断消耗日本陆军主力,日本不得不放弃这一企图,苏联由此避免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战略困境。其三,中国战场牵制并迟滞日本“南进”。日本海军一直主张“南进”对美英作战,占领东南亚。然而,日本陆军因被拖在中国战场、损耗巨大,无力满足日本海军的“南进”需求,迫使日本推迟“南进”时间表,为盟军争取了宝贵的战略准备时间。其四,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迫使日本放弃进一步“南进”攻澳计划。占领东南亚后,日本海军为确保太平洋海上优势,企图占领澳大利亚,但因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拖住日军陆军主力,日本只得放弃攻澳计划。其五,中国抗战迫使日本放弃“西进”攻印计划。1944年,日本在缅甸境内发动英帕尔作战,企图配合德国对苏作战,攻入印度,但因日本陆军主力被中国军民拖住,结果以惨败告终。日本妄图打通欧亚大陆交通线的美梦也被打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提出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围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战以正义性、进步性、人民性,铸就其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这场战争,因正义与进步而赢得4.5亿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定支持,为以弱敌强、开展人民战争奠定坚实基础,也注定其最终必然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洞察战争本质,提出人民战争思想,不仅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制胜法宝,而且丰富了世界军事思想。当前,个别国家对中国人民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人民性视而不见,其“唯武器论”“物质主义”的战争观充满偏见。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破除这种偏见,弘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展示的正义性、进步性、人民性,彰显中国以人民战争撑起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地位。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战时期主要大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4SGB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③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
责编/孙渴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