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国家治理 > 第21期 总第 453 期 2025年11月14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专栏

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综合素质

摘 要: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水平须坚持综合施策,从强化思想引领、优化制度设计、提升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环境四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一套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传承发展

摘 要: 以规划引领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十五五”规划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和“魂”,指明前进方向、把握战略定力、谋划重大部署,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引领中国号巨轮砥砺前行提供思想指南,确立行动纲领。这一规划建议作出的部署,服务于强国建设战略的要求,擘画的蓝图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景。 关...

从“十五五”规划建议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的要求

摘 要: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计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治党逻辑来看,“纵深推进”是在“一以贯之”基础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提出的更高标准。从治国逻辑来看,这一自我革命通过“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的实践逻辑,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并贯通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

治理眼

提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1]干事业,谋发展,干部是关键,时代呼唤的、群众喜爱的,是勇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 敢担当、有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刚刚当...

特别策划

“十五五”时期更好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摘 要: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国际竞争格局深刻调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制定实施“十五五”规划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妥善处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本文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发展、法治的规范性与法治的效能性、法的合目的性与法的合正义性重要关系,从理...

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提振消费

摘 要:消费是最终需求,既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偏弱、部分消费需求未充分满足、消费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仍客观存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今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对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合理调整,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以增收减负提...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摘 要: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重要目标,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所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准确理解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造市场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制度型开放和外贸强国建...

场景创新驱动海洋经济纵深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摘 要:场景创新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范式突破,其重要价值在于通过技术、产业、资源、制度等多维度的协同变革,形成相互支撑、动态演进的逻辑链条,推动海洋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海洋经济在空间边界上的全面拓展和发展质量上的全面提升。场景创新期驱动海洋经济纵深发展,不能只靠单一领域的突破,而要紧扣海洋开发的系统性特征,通过产业升级、区域协同、资源...

人工智能+政务:应用路径与风险应对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政务”应用路径,将呈现从“人工智能+单个政务事项”向“人工智能+一类政务事项”,再向“人工智能+绝大多数政务事项”发展的阶段性演进;并逐步实现“人工智能+政务”横纵贯通、条块联动,重构政府政务的行政逻辑,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这一过程伴随着数据风险、人工智能技术风险、政务事项样本集复杂性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

法治进行时

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突破

摘 要: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生态环境法典以总分结构提升法律融贯性、明晰效力位阶,强化环境法秩序统一;通过法定化部门职责、广域覆盖执法制度、统一执法标准,破解权力配置不均、制度供给不足等困境;明确制度衔接机制,整合碎片化裁判规则以实现定分止争;强化法律责任刚性约束,将推动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塑造生态友好型...

前沿观点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落实

摘 要:我国当前已经建成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初步构建了政策法规体系、方法学体系,市场初步显现碳价发现功能,有效降低重点排放单位减排成本。《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是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中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从制度体系、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组织保障等多维度部署重点任...

治理观察

促进陪伴经济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摘 要:伴随老龄化加剧、独居人口增长及情感需求升级,陪伴经济在技术赋能下,形成情感性与功能性并存的服务体系,并催生灵活就业新形态。陪伴经济主体是零工经济背景下的灵活就业群体,是供需双方双向选择的共生经济。陪伴服务市场空间广大、技术赋能强劲、对专业化需求增加。当前,陪伴经济面临权益保障不足、服务标准化缺失及监管滞后等挑战,亟须健全行业监管与制度保障,推动其...

基层治理

数智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摘 要: 数智时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包括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在内的社会各领域,为社会治理赋能增效的同时,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出新要求。面对“数智赋能”与“数智冲击”并存的复杂局面,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亟须从政策设计、文化营造、能力提升与技术监管等方面,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本领、善做善为,自觉做勇于担...

双向发力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摘 要:基层干部作为连接国家顶层设计与民生基础的桥梁,其政策执行能力与担当作为精神,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落实。“十四五”时期,各地在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十五五”时期,面对治理环境日趋复杂、任务更加多样的新形势,需在总结与发展地方创新经验的基础上,从系统赋能与能动实践两个层面协同发力,构建一条“制度环境—履职本领”双向互...

调查研究

探索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型物业服务模式

摘 要:物业服务关系到居民幸福和社区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构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型物业服务模式,是破解当前社区治理难题的迫切之需,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社区的必然要求。在新型物业服务模式下,物业与业主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而是社区治理的合作伙伴。应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多方议事平台,畅通监督反馈渠道,打破社区与物业的服务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