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杂志> 正文

提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1]干事业,谋发展,干部是关键,时代呼唤的、群众喜爱的,是勇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

敢担当、有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500多名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自肺腑地对大家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并提出要尽三个“重大责任”:一是对民族的责任,二是对人民的责任,三是对党的责任。[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一切,就是履行这三大“责任”,尽显共产党人“担当作为”的风采,为全党树立了勇于担当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何为担当作为?通俗地说,担当作为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简言之,干部就是要以“干”字当头,做到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担当,包含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政治担当,就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历史担当,就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责任担当,就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忠诚干净担当”这六个字,已作为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写入党章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乱作为是失职,不作为同样是失职。坚持原则而不乱作为、敢于担当且有作为,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把“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事要有魄力,为官要有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4]当前,我们一再强调担当作为,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需要把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从思想理念、干部政策、考核机制等方面辩证施策,尽快扭转“为官不为”现象。

今天,我国正处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建议》擘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成现实,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为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担当与作为、担当与干净、担当作为与斗争精神、激励担当与容错纠错机制的关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追求个人风头主义,决不能将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等同于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5]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振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本文作者为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注释略

责编:李一丹/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孟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