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每日推荐 > 正文

7月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每日推荐

学习兴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吴敏超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锻造“学习型政党”的探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短时间内激增,大量新党员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抗日斗争经验,党员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作出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的决定。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工作与学习互嵌机制,以多元学习形式深化理论军事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敌后抗战的紧张环境中仍能保持理论精进。这场学习运动,提升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成功塑造出一支信仰坚定、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革命队伍,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最终赢得抗战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抗战时期党员干部的日记,是中国共产党锻造“学习型政党”的生动写照,提供了当时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鲜活案例,让我们真正理解其素质优良、信仰坚定、作风顽强的原因所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从抗战时期“学习兴党”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实际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吴敏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中宣部“青年英才”计划入选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和华侨华人史。著有《国难中的学术与政治:中国经济学界的争鸣》《抗战变局中的华东》等,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能源资源绿色开发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守为、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首席工程师 李清平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是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要求。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和“双碳”目标引领下,海洋油气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海洋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接续之一,海洋碳封存具有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聚焦海洋高质量发展,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海洋油气开发力度持续增强,海上风电等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规模增长迅猛,大洋海底矿藏从资源探测向试验性开发转变,传统海洋产业稳步发展,初步形成“陆海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引领、绿色转型提升、产业集聚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新模式,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统筹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推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海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构建海洋能源资源绿色开发技术体系。(选自《学术前沿》2022年第17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天然气水合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优快钻完井、边际油田开发等技术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

李清平,怀柔实验室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为流动安全保障技术、水下生产系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和海洋碳封存。

建设适应数智化变革的高水平社会信用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 连维良

数智化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数智化在重塑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同时,也催生出新型信任危机。更加广泛的“见物不见人”场景,使得智能化社会更加需要诚信支撑。建设适应数智化变革的高水平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刚性防范数据滥用乱象,以技术先进性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对推动数智技术应用从效率优先转向伦理向善、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数智化时代的信用建设,从数据归集共享、信用评价、信用修复、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信用监管到信用服务发展全局,全链条贯穿数据要素和智能技术。数智化通过夯实数据底座、释放数据价值、智能防控风险、创新应用场景、拓展激励维度、构建治理格局等,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高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数智化重构,重视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有机统一,推动数智发展回归“以人为本”。数智化既是信用建设的“技术引擎”,也是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数智化时代的信用建设需要把握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辩证关系,在数据流动与隐私保护、算法效率与公平正义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通过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的信用生态系统,在数字文明新形态中筑牢社会信任基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连维良,曾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长期从事我国信用建设工作和信用理论研究,曾参与多领域信用建设具体实践。发表《服务全局是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合同履约信用监管的挑战与对策》等多篇文章。

人民论坛网评 | 感悟这颗炙热的向党之心

6月30日上午,表演艺术家游本昌以92岁高龄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是什么让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坚定地选择与一亿多名共产党员站在一起?究其根源,是岁月洗礼后愈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信仰沉淀后焕发出的蓬勃生机。这反映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入党的信念,贵在坚定,不在年龄。

一个政党能否始终赢得人心、凝聚力量,关键看其价值理念是否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否把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群体紧紧聚拢在一起。高龄入党者们暮年追寻信仰的身影,如同一面历史的棱镜,清晰折射出中国共产党跨越百余年的蓬勃生命力和历久弥新的强大感召力。这份感召力从何而来?源于党百余年奋斗中始终如一的实践品格——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一个大党生机勃勃、根基深厚的鲜活象征,是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回望来时路,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点点星火,到如今拥有超过一亿规模的先锋队伍,党员数量的持续增长,本身就是对党强大生命力与广泛感召力最深刻的注脚。每一位党员都应铭记这份来自岁月深处的启示,党员身份是毕生的修行,信仰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重量。(作者:史金明,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人民论坛锐评 | “路径依赖”式调研,要不得!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在互学互鉴中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然而,某些“明星调研点”,长年门庭若市;而亟须关注的“沉默角落”,却无人问津,这容易导致调研陷入“路径依赖”的怪圈。

避免“路径依赖”式调研,党员、干部要蹲在一线、心入基层,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街角巷落、工厂车间,与那些“报表里没有名字”“座谈会上不发言”“网络空间难发声”的普通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要敢于敞开门,善用线上平台、匿名信箱、随机暗访等方式,鼓励群众讲真话、道实情,在家长里短中捕捉急难愁盼,在柴米油盐里体味真实冷暖,让问需的触角抵达社会肌理的最深处、最末梢。

避免“路径依赖”式调研,党员、干部要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充分认识到检验政策成效、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不是漂亮的报告、华丽的数字,而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提升。调研评估必须直击要害,通过实地走访、随机访谈、效果回溯等方式,直接倾听群众的亲身体验和具体评价。

路径依赖”式调研,要不得!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员、干部只有深入那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地方”,倾听那些“没有过滤的声音”,把耳朵贴近大地,把心交给群众,让每一程调研都带着泥土的厚重气息、每一份报告都浸透人民的真实心声,方能让调研回归真与实的本源。(作者: 郭光辉,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往期精彩内容】

7月8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7月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7月6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7月5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7月4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7月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7月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7月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3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8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6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5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4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2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1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18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1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16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6月15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