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数智化跃迁的可行路径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毛锦凰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和“毛细血管”,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根据县域经济数智化转型逻辑和不同发展类型选择数智化转型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县域作为贯通城镇与乡村的复合区域,呈现出社会结构二元性、地理空间连通性、经济潜能广阔性以及行政功能完备性等特点,这也决定了县域经济的数智化转型是一项复杂工程。新时代新征程,在县域经济数智化跃迁的各个阶段,需要我们聚焦经济主体的自生能力与动态发展能力,厘清数字要素和传统要素的关系,增强数字要素和传统要素的相互赋能,推动县域经济从城乡传统格局迈向数字智慧城市的全新发展阶段。县域经济数智化转型,历经数字县域企业转型阶段、数字县域产业大脑阶段、数字城市生态体系阶段,实现数字要素从局部嵌入到全面融入县域经济社会体系的质变,推动县域经济从城乡传统格局迈向数字智慧城市的全新形态。其实践需遵循渐进式跃迁要求,立足县域资源禀赋,聚力打造工业强县、农业富县、文旅名县、生态美县、贸易兴县、服务优县,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毛锦凰,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数量经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编著各类专著与教材9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各类省部级项目7项,撰写各类调查和决策咨询报告100余篇,其中30余份得到省级有关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突破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门洪华
中国外交战略应聚焦力量重组,做好战略布局,实现战略谋划创新性发展。其关键取向和新思路在于:根据国家发展前景和大国力量对比优化中国的战略定位,根据国际关系分化组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外交战略布局,同时聚焦美国和全球南方寻求外交突破,积极应对中美战略博弈,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国际统一战线。
中国要丰富自身战略定位,推动在全球重大事务和重要地区(尤其是亚太、东亚和周边)事务上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体现全球大国和地区核心国的责任与担当;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战略布局,在更加重视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强调大国关系的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注重大国关系平衡和制衡美国对冲战略的功能;聚焦全球南方,以实现南方国家联合自强为目标,从战略高度思考深化与全球南方合作的路径,把全球南方作为中国外交战略支柱,争取更多支持;聚焦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推动中美关系沿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轨前进。
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外交战略新思路的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形势变化丰富外交策略,创新中国外交举措,以巩固既有战略优势,积极应对全球战略需求,展现大国责任担当。此外,我们要丰富中国外交“工具箱”,维护和平发展稳定的总体态势,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7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门洪华,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大国战略比较和中国战略传统。主持多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著有中英文专著、译著、编著近百部。
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江苏大学全球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理事长 徐步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世界多极化发展阔步前行。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为国际社会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多极化,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指明了前进方向。
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相互尊重、和平安全、公道正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着眼于推动形成和平稳定的国际格局,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辟和平与进步的新境界。
近年来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和习近平主席在外交活动中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释放了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强烈信号,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力提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声音,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进程。(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徐步,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江苏大学全球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理事长,研究员。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政治学学科专家组成员。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近百篇。
人民论坛锐评 | 背景把握越到位,观点越立得住
现实生活中,人们说起“背景”两个字,常会提及谁是某某的靠山、某某的靠山是谁,谁是谁的后台、谁的后台是谁。在这里,“背景”疑似成了“关系”的代名词。“靠自己”还是“靠背景”,是当下青年人时常纠结并面对的问题。34岁年轻教授王虹日前回到母校北京大学的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更对青年“靠什么”成长成才产生着正向激励作用。
“背景”一词,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种解释。其一,舞台上或影视剧里的布景,如放在后面,衬托前景;其二,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其三,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如历史背景、政治背景;其四,指背后倚仗的力量。由此可见,人们多把“背景”等同于“背后倚仗的力量”是片面的,容易导致出现“以偏概全”的认知。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背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更具象化。背景的表达,不仅居首要位置,更是其他重要内容表述的前提。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每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背景表述总是高度概括,是对国际国内大势的深刻把握之后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些纲领性文件都是背景把握和背景运用的典范,应该深刻领悟和学习借鉴。背景表达越到位,观点越立得住脚、战略规划实施越科学有效。(作者:王学武,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人民论坛锐评 | 严明纪律与激发活力
当前,各地正纵深推进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和“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点,必须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民生福祉更大改善。
严肃查处违规吃喝,核心在于“违规”二字,有些“变味”饭局表面看是一桌菜、一场酒,实则绝非单纯的“吃喝”,极有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敲门砖”、腐败滋生的“催化剂”、违纪违法的“导火索”。若任由歪风“饭局”蔓延,势必会侵蚀群众信任、腐蚀政治生态、损害党的形象,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抓好整治。
整治违规吃喝在于规范公务行为、严明纪律红线,而非阻绝正常人际交往、暗淡人间烟火。要保持“人情味”不能丢,从接待标准、费用来源、人员关系、用餐场合及目的等方面综合判断,精准区分违规吃喝和正常餐饮,保障合规合理的公务接待、亲友小酌、街巷小聚,让餐饮回归本味、交往回归纯粹。
严明纪律约束、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股劲、一阵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行示范,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清醒认识违规吃喝的政治危害,自觉同“小事小节论”“行业特殊论”“影响发展论”等谬论作坚决斗争,带头倡导简约适度、绿色健康、文明用餐的生活习惯,以优良作风凝魂聚气、凝心聚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清朗强大的精气神。(作者:刘鑫,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往期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