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每日推荐 > 正文

10月15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每日推荐

协同推进“富口袋”与“富脑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林梅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物质条件是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各地区推动物质层面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多样化精神需求的满足。为此,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创新发展激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展动能,以协调发展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底盘基础,以绿色发展厚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普惠底色,以开放发展塑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战略格局,以共享发展夯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8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林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多项。著有《住房保障制度的国别研究》《城市民生问题研究》等专著。发表《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使命的主题演进与实现路径》《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的基本模式及其经验与启示》等论文百余篇。

刑法谦抑性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光权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高度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及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向全社会传递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庄重承诺,为执行机关严格执法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各类行为都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

当前,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不规范行为,仅可能构成行政违法,有的行为仅成立个人犯罪而非单位犯罪,有的行为仅成立轻罪而非重罪。此时,正确区分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个人犯罪和单位犯罪、此罪和彼罪的界限,对于保证刑法谦抑性的实现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在处理涉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引发的刑事案件时,需要进一步加大贯彻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力度,将其作为具有实践价值的刑法基本原则,通过坚持构成要件的观念,坚持法益保护原则,肯定刑法所固有的违法性判断等,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8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周光权,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刑法学,主要著作有《刑法总论(第二版)》《刑法各论(第二版)》《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等。

推动“十五五”时期乡村全面振兴取得重大突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  叶兴庆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需继续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遵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在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转型,全社会对稻谷、小麦等粮食品种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将越来越高,对肉蛋奶等粮食转化品的改善性需求也会逐步扩大,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和优化国内粮食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大宗农产品产区,要围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特色资源富集区,应基于一方水土、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善于发现和抓住在传统资源禀赋观念、传统技术条件、传统生产方式下被忽视的发展机遇,打造可以被消费者认可、有足够市场容量的特色产业,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以“中国新特产”培育农业全球竞争新优势。(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8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粮食安全、农业开放、城乡融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曾主持多项国家部委委托课题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著有《大国小农》《现代化与农民进城》等学术著作,发表文章400多篇。

人民论坛网评 | 让青春华章闪耀在祖国山河之间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这场以水为介、以网为桥的青春盛会,将百年治水报国的传承与新时代奋斗的交响融为一体。从南水北调工程的科技攻坚,到贵州榕江“村超”的鱼水情深,再到苏超绿茵的青春跃动,这堂跨越时空与领域的大思政课,生动诠释了爱国的底色、奋斗的价值,更彰显了思想引领的磅礴力量。

爱国情怀,在水脉传承中铸牢精神根基。从南水北调“水往高处流”的工程奇迹,到节水灌溉技术润泽全国超十分之一水稻种植区的民生福祉,河海人用沾满泥水的双手,把爱国情怀浇筑成守护江河安澜的坚实堤坝。当青年学子在光影中触摸先辈的赤诚,便懂得爱国是“饮河海一滴水,献祖国一生情”的终身践行,是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使命担当。

思政育人,在创新表达中激活思想伟力。大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贴近青年、融入生活,这场活动以多元形式打通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它善用艺术表达,通过情景演绎让先辈精神可感可知,借助音乐舞蹈让爱国情感自然流淌;它更打破场域界限,以网络为纽带联结线上线下,让苏超的活力、村超的温情跨越地域,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滋养。(作者:李群,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于细微处见作风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迈进新征程,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矛盾问题错综复杂,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作风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抓作风建设,需坚持于细微处着力,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精微之功淬炼过硬作风,推动干部队伍作风形象实现新提升。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思想层面的细微变化,可能演化为行动的偏向。进入信息时代,海量信息触手可及,若缺乏甄别,极易在潜移默化中侵蚀思想,动摇理想信念根基。必须从源头上拧紧“总开关”,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免疫力”。要密切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微动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做到提醒在早、防范在先,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错误。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精于细微处方能成就大格局。组织部门应扛起政治责任,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抓紧抓实作风锤炼,推动党员干部在细微处见精神、于实干中显担当,真正成长为忠诚干净担当的栋梁之材。(作者:陆敏丹,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往期精彩内容】

10月14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1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1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1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1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9月3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