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这场以水为介、以网为桥的青春盛会,将百年治水报国的传承与新时代奋斗的交响融为一体。从南水北调工程的科技攻坚,到贵州榕江“村超”的鱼水情深,再到苏超绿茵的青春跃动,这堂跨越时空与领域的大思政课,生动诠释了爱国的底色、奋斗的价值,更彰显了思想引领的磅礴力量。
爱国情怀,在水脉传承中铸牢精神根基。河海大学110年的办学史,正是一部“治水报国”的爱国史诗。郑金海校长口中“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佳话,在演员侯勇演绎的严恺院士故事里愈发鲜活。张建云、钮新强等校友分享的重大水利建设故事,更是这段传承的当代注脚。从南水北调“水往高处流”的工程奇迹,到节水灌溉技术润泽全国超十分之一水稻种植区的民生福祉,河海人用沾满泥水的双手,把爱国情怀浇筑成守护江河安澜的坚实堤坝。当青年学子在光影中触摸先辈的赤诚,便懂得爱国是“饮河海一滴水,献祖国一生情”的终身践行,是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使命担当。
奋斗青春,在多元赛道上绽放时代光彩。青春的力量从不局限于单一领域,每一份拼搏都在为强国事业添砖加瓦。这场大思政课上,不同赛道的奋斗故事交织成最动人的青春图景。在水利一线,河海校友们用十余年攻关破解难题,研究成果“长距离输水隧洞复杂渗流特性与渗控技术”被纳入西线工程前期成果,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滴水不漏”,诠释着科技工作者的坚韧;在竞技赛场,奥运冠军张雨霏以无数次折返冲刺铸就荣光,展现了体育健儿的拼搏;在科创前沿,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用技术创新回应时代需求,彰显了青年创业者的锐气。这些故事共同昭示:青春的价值,在于以专业所长回应时代之问,以热血担当破解发展之题。
思政育人,在创新表达中激活思想伟力。大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贴近青年、融入生活,这场活动以多元形式打通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它善用艺术表达,通过情景演绎让先辈精神可感可知,借助音乐舞蹈让爱国情感自然流淌;它更打破场域界限,以网络为纽带联结线上线下,让苏超的活力、村超的温情跨越地域,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滋养。思政教育走出说教窠臼,化作看得见的榜样、触得到的感动、学得来的力量。当青年在互动中读懂奋斗的意义,在共鸣中坚定报国的初心,思政育人便真正实现了入脑入心。
江河奔涌,见证百年初心;青春作笔,书写时代华章。这场在河海大学启幕的大思政课,既是对“治水兴邦”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召唤。从长江三峡的大坝到乡村全面振兴的田野,从科创实验室到体育赛场,无数青年正以水为墨,以奋斗为笔,将爱国情怀化作具体行动。当更多青春力量汇入强国建设的洪流,如江河般穿峡越谷、奔涌向前,我们定能在祖国的山河间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李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