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学术前沿 > 第16期 总第 320 期 2025年8月28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和重大成就

【摘要】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和重大成就主要包括:在改革战略和方法方面,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前进的渐进式改革,发展为全面深化、整体推进的系统性改革;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由主要以改革旧体制来解放生产力,发展为主要以创新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开创、形成、确立阶段进入体系...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

周边格局与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内在逻辑、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

【摘要】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内在逻辑,在于周边格局的变化激发大国持续的战略关注与大量战略资源投入,并与周边国家形成“合力”,推动周边地区演变为世界新的权力重心。两者深度联动的表现形式有三:周边格局联动大国博弈,既改变周边关系互动模式,也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贡献亚洲力量;周边格局联动世界经济,周边地区合作进程面临新的挑战,也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

世界变局下的中国周边大格局与战略应对

【摘要】当前,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无论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卷入,我国都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周边大格局呈现出五个重要特征:在政治战略层面,中美正在重塑对抗、竞争与共处的新框架;地缘战略层面,持续推进“大周边战略”建设;安全战略层面,构筑以北部和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安全屏障;经济战略层面,建设“7+5”布局的区域合作圈;治理战略层面,致力...

以“五大家园”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摘要】大国与周边如何相处,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命题,折射出大国的世界观、秩序观和价值观。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应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建设和平家园,筑牢地区安全基石;建设安宁家园,推动实现长治久安;建设繁荣家园,携手迈向现代化...

推动周边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

【摘要】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究周边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内在机理具有现实意义。从周边外交座谈会到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我国周边工作的目标、工作理念、价值观以及实践在继承中持续创新。未来,推动周边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需要三管齐下...

中国维护周边和平稳定的实践逻辑与世界意义

【摘要】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周边作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关键地区,国家众多、国情差异较为显著,且存在多个长期难以解决的热点问题,维持地区和平稳定面临现实挑战。尽管如此,该地区未爆发大规模和持续性的武装冲突,危机管控总体较为成功。这一局面的形成,与中国作为本地区最重要力量长期保持战略克制并积极推动周边合作密切相关。中国的战略克制有效减轻大国竞争对...

亚洲安全模式:理论创新与构建路径

【摘要】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呈现复杂性、多元性与联动性并存的态势,使得周边安全治理任务愈加艰巨。2025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这一安全模式区别于西方零和博弈的安全观和霸权思维,为地区乃至...

全球秩序转型下中国周边合作的历史性变革

【摘要】在全球秩序深度转型背景下,周边地区作为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周边合作模式发生系统性变革。从“互利”到“共命”的周边外交理念跃迁,彰显出中国追求与周边国家安危相系、荣辱与共的天下情怀;从倚重“一轨”向“多轨”并重的机制创新,深化并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导向的区域构建;从“经济优先”到“全方位合作”的领域拓展,生动诠...

大家力作

有教无类与科举制度:义理与实践的贯通

编者的话: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

前沿观察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碳市场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探究有效的市场机制助力碳减排愈发重要。当前,绿色金融面临资产界定模糊、成果核验困难、权责划分不清及工具创新不足等挑战。应通过碳价信号明晰行业减碳成本,替代传统“棕绿”分类,实现转型目标的可量化管理;借助碳排放数据统一权责划分,杜绝企业“洗绿”行为;结合供应链绿色金融,覆盖中小微企业减排的资金需求。同时,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

学术大视野

数字全球化与人类观念的变革

【摘要】数字全球化具有自组织性、创造性、自我学习、自秩序性、自动生发性、空间多维性、共时性、复杂性、抽象性等特征,其重塑人类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态世界,也引发数字鸿沟等风险。人工智能正以自主逻辑开拓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催生人类社会新分化、开创人类知识新纪元、塑造新型社会关系,这要求我们加快探索智能时代人类社会观念变革的具体路径。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字技术...

银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之道

【摘要】银发经济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迅速升温,不仅频频出现在政策文件中,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新风口。各类产业园区兴建、智慧养老项目推进、养老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预示着一场席卷全国的“银发经济浪潮”。然而,基于“供给—消费—服务—技术”的四维透视,当前银发经济存在政策模糊性与产业断层的双重制约、支付能力与消费意愿的双重抑制、人才缺口与体系碎片化的循环困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