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很多地方的国企,我认为对民企来说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目前各地地方债数量不一样,有的地方债负担很重。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来偿还债务时,就必须出售资产还债,而这些资产里有一部分资产是很好的。比如说,有的地方政府借钱修的高速公路,对民企来说这种资产的规模和现金流都是合适的,也好管理。
因此,我认为地方国企值得投资。各地情况不同,要仔细分析。有的是因为地方债问题,出售部分资产还债;有的是想进行国有资产置换,地方政府需要钱干别的事情。
当然,参与国企的民企要考虑好,这个国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国企的品牌影响,是市场资源,还是整个原材料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介入的时候,要考虑清楚,你的资源跟国企的资源是不是优化配置,即民企资源配置进去以后,要比国企现有资源配置得好、效率更高。所以,双方应该是资源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产生更大财富创造能力。
上海证券报记者: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有什么风险?
许善达:民企和国企混合所有制要实现资源互补,提高效率。至于风险,决策总会有风险,股东和高管各有利益。因此,不排除民企进入后有一个适应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和管理习惯的融合。
民企进入限制的领域,往往也是很重要的领域,比如说资源领域。进入垄断程度比较高的领域,民营企业要非常慎重。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中,你所进入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对产业链的其他部分,你并不能控制。所以,进去容易,但前后控制不了,你经营受的制约性就很强。
这里面有很多例子,比如说加油站。如果你没有油源,风险就大了。如果进入以后油价上涨,或者限制民营企业的供应量等等,你是没有办法把控的,因为这是一个产业链,你在里面一定只是一个局部,不可能把产业链全都掌握。
所以,我的忠告是,像这种领域即使放开后,还要看一段过程,不要急于作出决策。
上海证券报记者:像电力、金融、电信、铁路这些领域都涉及相关内容吗?
许善达:比如说银行,虽然现在政策可以开办民营银行,但不要以为办民营银行就那么容易。首先得要资本金,数量很大,至少以十亿元为单位吧;第二,得需要大量优秀的金融人才,还得有强大的揽储能力。现在的格局是,现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重要位置,互联网金融如余额宝等各种“宝”类,分食其他部分。如果其他人办一个银行就一定能赚钱,没那么简单了。
所以,民营企业要想在这些领域投资的话,要非常慎重。
上海证券报记者:混合所有制虽说是同股同权,民营企业进入会不会被“淹死”?
许善达:两种企业的所有制文化内涵不同,需要非常慎重地研究。在国内投到国有企业和在国外进行投资,其难度一样大。
另外,国有企业的事情跟民营企业还是有不同的地方。至于你说会不会“淹死”,那就看你的决策权有多大,因为国有企业的干部不是民营企业的聘任制。况且,仅这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要往一起来混合、融合,我觉得很不容易,要非常小心和慎重。
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方式就和民企不同。如TCL买法国的公司,那么多钱投进去之后,不是效果与预期差距很远吗?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
上海证券报记者:现在有人建议,搞混合所有制先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甚至在探讨优先股实行的问题。
许善达:混合所有制现在刚刚提出来,至于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定义上有多大区别,现在很多人也搞不清。我说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因为股份制里也可以有国营、民营。我估计,混合所有制强调的是民营和国营融合在一起。
我们国有企业改革多少年了,到现在进步很大。但问题还是不少,这还得有一个很长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