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每日推荐 > 正文

11月14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每日推荐

当代青年情绪消费的多维解读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传播学教授 刘胜枝

从“爱因斯坦的脑子”“情感树洞”,到“解压玩具”“蕉绿”“乌龟对对碰”“谷子”等,当代青年的情绪消费产品与服务花样翻新,情绪释放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情绪消费已然成为日常性的普遍现象,其消费内容和特点与传统消费方式呈现出显著差异,甚至颠覆了人们对消费行为的固有认知。

情绪消费的兴起是社会需求和市场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以趣缘为基础的社交关系和社交圈层,而情绪消费往往成为群体间的“社交货币”,强化青年人的群体归属和圈层认同,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兴趣消费。情绪消费体现青年群体追求新颖独特、张扬自我的个性,以及对个体身份和自我认同的探索,也是当代青年在流动化的社会背景下,面对自我认同困境和内卷、疲倦等多重压力下的调节行为。(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2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刘胜枝,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传播学教授。主要从事网络文化与传播研究。承担国社科课题等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论文40余篇。

人口新形势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屈小博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提振消费,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促进了消费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和趋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影响宏观经济格局最重要的长期因素。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新形势对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基本面影响,才能使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有效发挥作用,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人口总量发生变化对消费规模和总消费需求产生冲击,人口生命周期中的年龄-消费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将影响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加剧将导致生育主导型消费负增长、服务业消费需求不断增大而大宗消费品预期减弱,区域间人口流动会显著影响各地区消费需求和结构。政策重点是保持收入增长、改善收入分配,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和保障水平,减小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消费刺激政策的针对性,有效释放青年人、老年人口、流动人口等重点群体潜在的消费需求。(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2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屈小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

构建“可信”低空经济筑牢安全屏障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兵

当前,低空经济发展处在从“飞起来”到“飞得好”的启航阶段,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需在实践中分阶段分步骤落实。搭建“安全、可控、可归责”的低空经济可信模式,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安全、可控、可归责”是“可信”模式的关键要件。具体而言,“安全”要求低空经济的核心技术、航空设备、低空交通管理系统等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防止技术缺陷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可控”意味着低空经济的各项活动须处于有效监管之下,以防止行业无序扩张、技术滥用带来的社会风险。“可归责”要求在低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须承担清晰、可追溯的法律责任。空域开放和管理的复杂性、技术应用的高风险性,以及公共安全的高敏感性,使得安全性与可控性成为低空经济可信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法治框架下,安全不仅是低空经济可信发展的基石,更是保障推动低空经济可信发展的飞行底线与制度红线。低空经济可信发展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活力提供足够的健康发展空间。保障低空经济“质量优先,增量有效,推进有序”的安全健康发展思路落实落地,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优化监管体系,推动智能化空域管理、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平衡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不断提升低空经济治理的现代化、科技化及法治化水平。(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2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陈兵,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法治、人工智能法治、竞争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出版专著十部,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必要性与着力点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 石绍宾

“零基预算”从字面上看,是以“零”为基础的预算,实际上它强调的是“归零”理念,意味着下一年的预算安排不受以往年度影响,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项目的重要性来确定预算安排的优先性。在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增量预算管理模式因其“基数+增长”的固化特征,难以有效应对财政紧平衡状态,亟需通过零基预算改革构建更可持续的财政管理机制。与增量预算相比,零基预算与过“紧日子”的财政管理要求高度契合,通过“能增能减”的预算分配机制,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政策合力。

确保零基预算发挥效用,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找准零基预算改革的发力点,切实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零基预算改革,新时代以来的地方改革实践证明,零基预算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绩效导向、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下一步应从制度创新、理念转变和技术赋能角度,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有力支撑。(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2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石绍宾,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

古人就医方式略考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教授 张树剑

如今,人们已经形成较为统一的就医方式,患病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医院”(医疗机构)。然而,古人是如何就医的?古代有医院吗?医院是否能够满足古人的就医需求?除了医院,还有哪些就医方式?医生的水平如何?

古人就医的主要方式,一是求助于官方,但是官方的惠民局、安济院等数量有限,无法充分满足民众的就医需求;二是求助于民间医生,坐堂医是职业比较稳定的医生,多开设于繁华街市,医术比较可靠;三是求助于走方医,此类医者数量虽多,但水平良莠不齐,他们游走乡里,构成当时民间最主要、最直接的医疗资源。对于读书人而言,还有一种就医方式,即自行研读医书,利己济人,是儒家上奉君亲、下救贫厄、中以保全自身的一种方式。(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2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张树剑,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人文、针灸知识史、身体史、图像史等。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中国针灸思想史论》《中华图像文化史·医药卷》《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往期精彩内容】

11月1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11月1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11月1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1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8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