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每日推荐 > 正文

11月8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每日推荐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忠

“十五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期,也是实现碳达峰的时期。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动能,彻底打破发展和保护的“二元悖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五”时期,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价值转化为主线,以生态富民为目标,通过科技和文化赋能,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5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李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主要著作有《我国绿色经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研究》等。

网络文明建设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莫梅锋

当前,网络文化空前繁荣,加速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虚实融合,个体精神在网络世界充盈自在,社会文明在网络空间交融升华。网络文明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赋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内容和制度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赋能体系。技术赋能提供强劲动力基础,内容赋能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治理赋能筑牢政策保障支撑。这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形成“技术进化—价值深化—制度优化”的螺旋上升,使得网络文明成为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加强网络内容生态治理,在提升内容生产效率的同时,需强化内容的“价值密度”。在价值引领上,基于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动态调整正能量文化内容的呈现时机和形式,实现价值引领无感植入,各平台无缝衔接,推动正能量传播从粗放式“大水漫灌”向靶向式“精准滴灌”的传播模式转型。凭借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社交分享,打破传统的生硬灌输模式,在可看、可听、可触、可感中,实现用户对价值引领的沉浸式体验。(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9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莫梅锋,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数智广告与品牌、文化与科技融合。主要著作有《中华文明标识的传播体系构建与全媒体呈现》《互联网“创作者经济”的规范化发展》《互动广告发展研究》等。

“内卷式”竞争的生成机理与综合整治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教授 刘志彪

“内卷”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导致经济危机的严重生产过剩之间有本质性区别,绝对不能混淆。在短缺经济时代,消费者争夺生产者,市场“卷”的是消费者;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者争夺消费者,市场“卷”的是生产者。这是市场促进竞争、分工和增长的重要机制。但是生产者争夺消费者,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竞争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变成无序低效竞争。这个“度”是什么?就是价格不能低于成本,尤其是不能低于平均可变成本。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需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行政壁垒,消除市场分割;以科技创新突破“低端锁定”困局,培育发展新动能。通过增强企业自主发展能力、推进地方政府行政改革、推动产业政策转型升级等举措,将“内卷”压力转化为“外拓”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6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刘志彪,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发展。主要著作有《产业经济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发展》等。

大力提升航运和港口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 冯雪皓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提高经略海洋能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总体规模持续上升、产业种类不断增多、经济质量日益提高,与科技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各沿海省份因地制宜,结合传统海洋基础和新兴技术优势,形成“百花齐放”的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局面。我国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技术日新月异,航运服务业加快迈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同时,依托“一带一路”,港航物流“走出去”行稳致远。

航运和港口业在保障我国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推动海洋产业、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承担新的战略使命。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平台经济赋能航运和港口产业协同创新,提升沿海港口跨区域、跨类别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强临港产业和海湾经济协作生态体系建设,着重强化航运和港口对临港企业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打造“港航—产业”协同新生态;发挥我国在无人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抢抓产业迭代窗口期,打造国际新业态。(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2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冯雪皓,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智慧港口、航运与集装箱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主要学术报告有《“散改集”与江海联运物流网络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

社会科学研究数智化转型中的价值对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国成

“物理”聚焦对外在世界的客观感知与精准陈述,即“科学叙事方式”,其核心要义在于揭示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展现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逻辑;“人理”专注于对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细腻表达与尽情抒发,即“人文叙事方式”,重点关切人类自身蕴含的价值追求、情感体验以及意义探寻。两者各自具有独特的内涵、研究方法与价值取向,在未来的学术探索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它们的差异与互补性,摒弃简单的模仿或割裂,在问题的起点端就力促科技与人文深度、全程的融合,深入探究价值对齐的实现路径与优化方案,让二者相互交融、协同发展。

价值对齐不仅是解决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更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诸多挑战的核心策略。解决“人理与物理的价值对齐”这一社会科学数智化研究的基本问题,需从底层逻辑框架与知识体系建构切入。一方面,综合运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和虚实交融的技术手段,立足破解数智化技术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和迫切需求,阐述人理与物理内涵及认知上的异同;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全面剖析矛盾根源,多方位(维度)深入探讨人理与物理的价值对齐要点,进一步确立社会科学研究中人本主体地位,探寻切实可行的科技与人文协同的研究范式、发展策略和实践路径。(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王国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博弈论、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主要著作有《收入差距演变的动因与机理:行为分析与微观模拟视角》《行为-制度-增长: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框架及应用》等。

【往期精彩内容】

11月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6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5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4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