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每日推荐 > 正文

8月2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每日推荐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胡海峰

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已经成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这是党中央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对发展耐心资本作出的系统性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耐心资本是一种投资者愿意放弃短期回报,在不期望快速盈利的情况下对企业进行主动、长期的金融投资,具有强调长期导向、关注社会效益、风险承受能力更强及对失败包容度更高等特征。发展耐心资本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导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提供有力支撑。发展耐心资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耐心理念,培育容忍失败的文化,通过优化政策体系,营造公平、透明和有序的耐心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积极构建创业“栖息地”,不断塑造和完善我国的耐心资本供给和配置架构体系。(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胡海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比较金融制度、公司融资理论与政策、资产定价与企业价值评估。主要论文有《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政策构想》《资本市场透明度研究新进展》等。

充分发挥全球南方在改善地区和国际秩序中的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翟崑

2024年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会展中心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并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同时,世界和平和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南方'振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我们要展现集体智慧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

当前以印尼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陆续加入金砖机制,壮大了全球南方的力量,也将丰富“全球南方”国家进一步改善地区安全秩序的经验。自冷战结束至今,作为全球南方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南亚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和平局面,备受瞩目。这与东盟在其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密切相关。东盟国家通过努力,推进亚太地区共同安全治理,改善地区安全秩序的经验和启示值得重视。东盟推进亚太安全共同治理的重要做法包括:推进包容性的亚太安全观,扩大亚太综合安全合作,构建亚太安全合作架构,培育亚太安全合作习惯等。其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启示是:扩大地区共同安全利益,接受地区规范的共同制约,降低东盟国家协调大国关系压力,突破亚太共同安全治理的瓶颈。(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南亚、“一带一路”、国际战略、世界政治等。主要代表作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2017)》《“一带一路”青年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案例实践与风险防范》等。

新型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发展路径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 王辉耀

新型经济全球化应以人为本,以高科技为引领,追求平等并注重生态平衡。为有效推进新型经济全球化,需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为合作筑牢根基;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升经济韧性;倡导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型经济全球化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新型经济全球化旨在克服西方主导和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存在的弊端,使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并且主动参与。同时,世界各国对自身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权都将在新型经济全球化中受到尊重。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方式、治理机制和发展动力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发展成果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享,力求避免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等问题。(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原国务院参事,外交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全球化战略、全球治理、中美关系。主要著作有《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等。

人工智能重塑国家安全的范式和逻辑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鲁传颖

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通用性和军民两用性特点的技术,其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复杂关联愈发引人关注。人工智能的通用性特征使其成为类似电力般的革命性技术,能够在医疗、金融、制造、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带来创新和优化。这种广泛的应用潜力使得人工智能不仅在民用领域大有作为,而且对军事应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不仅通过其强大的技术赋能,改变了国家安全的内容和政策实践,使得传统的安全观念与治理策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它还通过重塑战争形态,颠覆了人们对国家安全认知的传统框架,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因其自身的技术特性,重塑了国家安全治理的范式和逻辑。当前亟需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管机制与伦理规范,并积极构建风险韧性社会,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促进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鲁传颖,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基地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安全与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治理。主要著作有《网络空间治理与多利益攸关方理论》《国际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等。

加快构建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  李明德

社会心态是特定时间内弥散在社会空间内的公众的社会情绪、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它与网络舆情紧密相关,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将网络舆情定义为:因带有普遍性而聚集形成的、但又并非系统稳定结构的社会心态的产物。网络舆情已构成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客观现实。考察不同社会群体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样态演变,透视网络舆情背后的社会心态因素,并基于各群体心态的共识部分构建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对于提升网络舆情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基于网络舆情的“共同体”特征。这一特征在复杂社会心态背景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即,网络舆情并非完全独立出现的个体,而是彼此黏附、相互粘连,其生成演进的原因也并非单一的,而是多要素共同催化的结果。加快构建网络舆情治理共同体需要围绕开放性、系统化、相对独立性、辩证式四种思维,价值引领型、组织约束型、利益导向型、情感联结型四大模式,自律者、协调者、把关人、明眼人四类对象精准发力。(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2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李明德,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与舆论导向、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新媒体与意识形态传播。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3部,发表论文170余篇。

【往期精彩内容】

8月2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5篇)

8月2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5篇)

8月2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5篇)

8月1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5篇)

8月18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1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16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