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杜飞进: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13)

4.推进生态治理机制现代化

推进生态治理机制现代化,就要依据生态系统内在的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规律,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建立涵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空间优化、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绿色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等各领域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的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一,完善有利于生态治理的市场机制。推进生态治理机制现代化,首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市场作为配置生态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控市场信号对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引导,激励企业发挥在生态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为此,应该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此作为发挥市场配置生态资源作用的制度基础。同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然资源定价机制,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等,形成有利于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激励机制。

第二,构建完善的生态治理协调机制。推进生态治理机制现代化,必须构建完善的生态治理协调机制。一是通过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环境危机事件应急机制、合作约束和监督机制等,加强地方政府间的生态治理合作,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和区域之间横向、纵向的治理协调。理顺各部门生态治理职能,形成责权对等的分工协同机制,建立区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并根据确保效能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生态治理职能集中起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政府部门在生态治理中的统筹施策能力。二是完善生态治理公众参与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民行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使公众具有环境知情权;完善听证会、座谈会、民意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等,建立合理、高效、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三是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培育节能环保志愿者组织,引导和支持公众自觉参与生态治理。

上一页 1... 1112131415...19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