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特色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生态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方面。生态治理体系与生态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生态治理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生态治理能力的强弱,生态治理能力又反过来影响生态治理体系的效能。生态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治理绩效评估等多项内容。生态治理能力则可以看成是各治理主体能力的集合。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治理现代化,必须吸取世界生态治理实践的有益成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为前提,以优秀中华文化为基础,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要求,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探寻现代化路径,努力形成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合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1.推进生态治理理念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理论不断发展丰富。习近平同志提出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生态治理理念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现代化,就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18],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具体来讲,我国生态治理理念现代化的内容可以归纳为: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是立体和多维的,能够带动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和实现对工业文明的全面超越,其标志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要从生态文明这一超越工业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谋划生态治理顶层设计和生态治理实践;突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坚持生态公正,从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的福祉出发,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扩大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的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