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每日推荐 > 正文

11月5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每日推荐

从历史进程看中国发展如何为世界提供“稳定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郑永年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如何在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取得长足发展,考验着各个主权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智慧。中国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的五年规划,无疑为世界发展再次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实行的开放战略,首要特征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其次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再次是不断拓展单边开放的范围和领域,以自身开放促进共同开放。高水平开放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也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同世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促进合作共赢,成为推动全球稳定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所强调的共同繁荣发展,符合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利益。(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20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影响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和主编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专著10余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走向未来的亚洲文明和亚洲经济共同体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欧阳峣

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建设亚洲经济共同体势在必行。亚洲经济共同体建设呈现多元化和多轨道特征,伴随东盟中日韩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推进,亚洲经济共同体建设迎来新的曙光。总结东盟共同体的经验和东亚共同体的教训,应全面建设多元融合的亚洲文明、深入建设平等协商的治理模式、统筹建设长期有效的治理机制。亚洲共同体的建设应遵循“多极雁行”产业形态的建设原则。亚洲的生产网络和产业格局正在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从而需要遵循多样化或多极化的思路建设区域性生产网络,构建和完善区域性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形成由不同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链主牵头的亚洲生产分工体系。

未来,应该加快建设亚洲统一市场,构建规模庞大和循环畅通的亚洲市场体系。具体来说,加快建设亚洲自由贸易区,推动货物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建设亚洲最优货币区,可酌情先推进相关程度更高的次区域货币一体化,再在时机成熟时整合各次区域,最终实现整个亚洲的货币一体化;协同建设亚洲互联互通区,加强区域能源合作、携手解决亚洲能源问题,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万物互联基础。由此,我们将迎来一个拥有新型文明、新型治理、完整产业链、统一市场的经济共同体。(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1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欧阳峣,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求是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世界经济和产业经济学,主要著作有《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大国综合优势》、《新兴大国的增长与转型:金砖国家经济研究》(合著)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向与新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陈宪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产出。我国大中城市因地制宜率先开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实践,初步形成了各自城市的新特色。北京通过规划建设“三城一区”( 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正加速从“资源集聚”向“创新引领”转型,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功能。上海依托其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优势,在区域协同中探索出“战略引领、开放赋能、策源驱动、生态共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网络与产业生态。杭州重点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高新区、钱塘新区、萧山科技城、杭州临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等六大创新引擎和产业集群,以数字经济为底色,通过创新生态、新兴产业、开放协同和产城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

面向未来,我国城市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注重“创新浓度+产业韧性+生态价值”的综合评价,通过“创新驱动—制度破壁—生态优先”的综合策略,在全球创新和产业变局中擘画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蓝图。(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9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和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教学成果奖4项。

人民论坛网评 |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应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书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干部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广大青年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广大青年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工作方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青年干部的实干担当,既要体现在攻坚克难的奋斗中,更要扎根于为民服务的实践里,以“干在实处”的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承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群众真心话,将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者:翁玮浩,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实干担当启新程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真抓实干开创新局面。

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摒弃“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勇立潮头。以为民初心践实干之诺,凝聚奋进合力。党员干部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拿出实打实的举措,制定可落地的方案,把“问题清单”逐一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作者:李飒,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往期精彩内容】

11月4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1月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3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3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10月2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