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每日推荐 > 正文

9月3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每日推荐

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 何虎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于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奋起,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始终战斗在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是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是坚持全面抗战和持久抗战的中坚力量,是凝聚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有效凝聚社会共识,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根据地不断探索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为现代化发展积累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淬炼民族精神,铸就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配合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他战场,实现国际协同,鼓舞亚洲各民族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战后国际秩序深刻重构,具有伟大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显著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深刻形塑中华民族的国际胸襟与全球视野,不仅是一场军事与政治的较量,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重塑和淬炼。作为抗战胜利的深层密码,伟大抗战精神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强大的现实力量,将分散的社会力量凝聚为协同抗敌的整体效能,将民族自信熔铸于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选自《学术前沿》2025年第14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统一战线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出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等30余部学术著作。

携手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孙壮志

当前,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复杂变化,上合组织要真正有所作为,就要把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的任务做强做实,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和全球治理等方面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互动、协调配合,坚决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冷战思维、霸凌行径和贸易保护主义。未来,需把上合组织打造为成员国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战略规划对接的重要平台,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应对域内外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推动地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增进民众之间的友好情谊,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经过多年发展,上合组织已成为打造新型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标志。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既是长远的目标,也是具体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各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合作成果,使各国和各国人民都能够在真正的多边合作中受益,有获得感和参与感。同时,构建命运共同体又是一个以新的合作理念、新的合作规则、新的合作方式争取最大共识的过程,在制度和认知层面都要取得突破。(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6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代表著作有《中亚五国对外关系》《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等。

正确认识国际法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何志鹏

国际法是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博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国际法通过习惯法、条约法和一般法律原则,构成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秩序,其存续可以理解为国际权力结构、国家理性选择与历史路径依赖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形成方式上看,国际法是国家对国际社会所做允诺的集合;从运行模式上看,国际法的执行主要依赖主权国家的自愿或者彼此协商。

从大空间跨度观察,国际法整体上是进步的,国际组织提供的表意空间、研讨平台利用率越来越高,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愿和规范、程序也比以往强化很多。未来,国际社会更可以通过增量改革,实现国际法渐进优化。

推动国际法改革,需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强化全球治理之间寻求平衡,通过改革机制、增强执行力、推动包容性参与,逐步构建更具约束力的国际法治体系;支持国家以多边主义的态度在国际法生成、运行、变革过程中的意愿和行动。大国应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中国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主权平等、公平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坚持多边主义、维护稳定,坚持循序渐进、改革创新,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5期,详见全文

作者简介

何志鹏,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主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人权、法学教育。出版个人专著11部,主编学术文集3部,合作翻译出版著作4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商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人民论坛网评 | 铭记历史,更要开创未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用鲜血和牺牲铸就了民族复兴的精神丰碑。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节点,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深刻思考:如何让伟大抗战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成为奋进复兴之路的不竭动力?

铭记历史,从不是沉湎于伤痛回忆,而是要从血与火的淬炼中读懂“精神密码”。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洗刷了近代以来外来侵略屡至的屈辱,更在于锻造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传承精神,不只是口号,更要落地生根。对共产党员而言,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在科技攻关中勇攀高峰,在乡村振兴中攻坚克难,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就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生动的传承。(作者:周宁,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人民论坛网评 |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青春血脉中奔涌不息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进程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当青春与伟大抗战精神相遇,必将碰撞出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一代代青年的血脉中永续奔涌。

薪火相传,方能生生不息。如何让抗战精神真正走进青年心中?我们要通过音视频形式,将抗战故事以更生动、更贴近青年的方式进行呈现,让青年在视听体验中感受历史的厚重;通过专题报道,挖掘当代青年传承抗战精神的鲜活案例,让青年在身边榜样身上找到共鸣;学校通过开展抗战主题班会、红色研学活动,让青年在亲身参与中触摸历史、感悟精神,并借助VR、AR等技术,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伟大抗战精神鲜活起来。(作者:唐笑,选自人民论坛网,详见全文

【往期精彩内容】

9月2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9月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31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30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9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8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8月2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 (5篇)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