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复杂变化,特别是大国博弈和地区冲突累积叠加带来的严峻挑战,上合组织要真正有所作为,就要把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的任务做强做实,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和全球治理等方面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互动、协调配合,坚决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冷战思维、霸凌行径和贸易保护主义。未来,需把上合组织打造为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战略规划对接的重要平台,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应对域内外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推动地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增进民众之间的友好情谊,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真正多边主义 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现有十个成员国、两个观察员国、十四个对话伙伴,面积超过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5%,全球影响和威望日益提升,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建设性力量。当前,大国博弈、地区冲突叠加交织,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肆虐,对现有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造成冲击,上合组织积极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复杂的世界变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上合组织顺应时代潮流,提出携手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为各领域多边合作注入更多新理念、新动能。
面对地区稳定发展的复杂挑战,上合组织维护成员国核心利益,尊重自主选择
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大国博弈的不断升级,为全球和地区战略格局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少数西方国家从自身的霸权利益出发,对其他国家自主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横加干涉,把自身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的基础上。在转型过程中,上合组织成员国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经常在执政方式、人权问题上受到西方舆论的无端指责。上合组织成立伊始,就强调坚定维护地区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根据历史传统和自身国情选择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地区问题由地区国家自己解决。上合组织扩员后,覆盖的地理空间大大扩展,合作议题更为丰富,但国家间关系也更为复杂。一些长期存在的分歧更加突出,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多次爆发武装冲突,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曾因边界争端导致激烈交火,给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政治对抗,导致安全形势空前紧张,上合组织维护地区和平、推动各国自主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
上合组织框架内的政治与安全合作进展较快,起点较高。从解决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国家边境地区的军事互信和相互裁军开始,上合组织联手打击威胁地区稳定的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和跨国犯罪,重点关注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开展联合执法合作、反恐军事演习和情报交流,推动长期战乱的阿富汗走向和平重建,取得很多合作成果,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如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强调的,“我们要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安危共担的典范。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多措并举打击‘三股势力’,加强去极端化合作。要为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和解、稳定、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①
成员国政治上相互支持,彰显团结合作初心。上合组织政治合作包括成员国在国内政策、法律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通过发表联合宣言、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启动高级别磋商机制,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呼应,表明共同立场,反对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霸凌行径,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同时,上合组织还明确表示不会成为军事政治同盟,安全合作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2019年5月,俄罗斯代表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会议上指出,“个别国家”不愿承认世界不再是单极世界的事实,企图“在世界事务中保持唯一领导地位,迫使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按照其命令行事,制造混乱和不稳定的温床”。借助“经济和政治压力,以及结合军事入侵威胁和从外部组织领导大规模抗议活动”,破坏其他国家政治主权。俄方代表提出,“颜色革命”是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一大安全威胁,应该予以足够重视②。
强调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共克时艰。在成员国遭遇政治和安全危机时,上合组织第一时间表明立场。2012年上合组织北京峰会,各成员国一致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关于应对威胁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事态的政治外交措施及机制条例》。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俄罗斯、各中亚国家、巴基斯坦等国相互援助、共克时艰,开展广泛合作。在抗疫过程中各国深刻意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彻底走出危机,要进一步健全多边应急响应机制,扩大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上合组织持续关注成员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强调深化禁毒、边防、大型活动安保合作,支持在中亚国家设立专门机构,打击毒品走私和有组织犯罪,加强各国主管部门维稳处突的能力建设。
面对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合组织成员国不断扩大互利互惠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脱钩断链等做法,严重损害国际贸易秩序,使各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压力增大,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各成员国贸易、投资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全球贸易体系和规则受到挑战的背景下,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遭遇的困难增多、阻力增大,更需要寻找多边合作的机会。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技术革命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世界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上合组织能够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上合组织在经济领域确定的目标是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消除成员国之间开展多、双边经济合作的人为障碍,为成员国实现共同发展创造条件。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成员国元首发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2024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合公报》指出,各方将致力于保障上合组织地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强调应在相关合作机制框架下就落实相关活动加强协调③。由于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多边合作往往和双边合作并行,如中国和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经济领域有更多投入、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也激发了地区国家参与多边合作的热情④。
针对成员国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上合组织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中国在2024年阿斯塔纳峰会后成为轮值主席,提出2025年为上合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成员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合作受到更多关注,重大跨国经济项目得到落实。2022年11月,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指出,愿有效利用上合组织过境运输潜力,建立地区交通及过境运输走廊,实施可促进本组织地区互联互通的大型项目。⑤《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互联互通和建立高效交通走廊构想》《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的声明》等文件都反映了上合组织成员国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畅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立场。
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建设,使各成员国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由于乌克兰危机的延宕,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经济制裁不断加码,并且延伸到制裁俄罗斯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些受到波及的国家,大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这不可避免对上合组织经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但在外部压力下成员国的贸易、投资额却逆势增长,体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未来要继续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下功夫,加强能力建设,通过深化彼此经济联系,实现产业提质升级,克服外部势力施加的“离心力”,在资源、市场、产业等方面更多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就能汇聚起更加强劲的发展合力⑥。
面对较大的文化和制度差异,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化民间友好,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扩张,逐渐在全球占据发展优势,为了给掠夺其他国家领土和资源寻找堂而皇之的借口,不断鼓吹所谓“文明优越论”“种族优越论”,甚至有西方学者系统提出“文明冲突”和“文明终结”论调,来证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难以融通,最后要由所谓西方的“先进”文化来取代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文化。一些西方国家,不仅举起关税大棒,而且把文化和科技也作为其巩固霸权的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文化渗透和科技封锁。上合组织从成立伊始,就明确文化没有高下之分,提出“尊重多样文明”,强调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平等对话、友好交融,共同为人类的进步添砖加瓦。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包容互鉴的典范。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在此交融汇聚,相得益彰。我们要珍惜本地区文明多样性这一宝贵财富,摒弃文明冲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共同发展进步注入持久动力。”⑦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既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史,也有较为明显的文化和制度差异。在成员国之间开展人文合作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大国更愿意投入,小国缺少必要的资源和能力。因此,为密切相互交流,上合组织建立了一系列部长级会晤机制,签署多边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协定,成立上合组织大学网络,开展青年、媒体交流,举办艺术节和其他文化活动,增进成员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拉近彼此的距离。
人文交流需要绵绵用力、润物无声,不能急于求成。上合组织在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鼓励多层次、多主体的灵活方式,各成员国都能展示自身最优秀的文化特质。古代的丝绸之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总结提出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在开展多边合作的过程中,有时不免会出现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合作不畅等困难,但人文合作因为横跨多个领域,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常常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也为各国化解政治、经济上的矛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⑧。这也是上合组织越来越重视人文领域合作的原因。
中方希望成立多边的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并使其机制化,支持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其中。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提出:“继续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等领域合作,支持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民间机构工作,举办更多人文交流活动。”⑨2024年7月,习近平主席以“携手构建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为题,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发表讲话,建设“共同家园”,体现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命运与共的特殊关系,进一步加大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力度,使地区各国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增进相互间的友好情谊,坚决反对文化和舆论霸权。
面对全球治理遭遇新的危机和挑战,上合组织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维护公平正义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遭遇新的危机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泛起,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给全球合作制造障碍;一些大国打着“改革”的旗号,为谋求自身的地缘政治私利开展权力博弈,试图削弱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促进全球发展方面的能力;在一些威胁全球的重大危机和挑战面前,国际社会难以形成必要的合力。中国借助上合组织平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和“上合方案”。
全球治理需解决公平发展的问题。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通过南南合作,给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平等发展的机会,这是上合组织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组织的本质差别。上合组织成员国都不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能够代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利益,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其关于国际事务的政策主张体现正义的声音。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所强调的:“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我们要展现应有的国际担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密切协调和配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⑩
全球治理需促进不同国家外交倡议的对接合作。上合组织所在地区大国利益集中,拥有丰富的资源储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内外环境非常复杂,多种外部势力长期渗透,很多合作超出地区范围。各个成员国,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作为大国都有自己的地区合作倡议,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影响深远,俄罗斯也提出了以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为核心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这些合作倡议交叉,难免会出现竞争、对冲等问题⑪。基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中俄两国在2015年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并积极开展经贸、交通、金融、人文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协调,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上合组织也成为成员国、观察员国战略规划对接的重要平台。
全球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发展。当前,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导致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进程受阻,联合国、世贸组织等一些世界性的多边组织将会面临更多困难。上合组织是联合国大会的观察员,和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多边机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上合组织国家经济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经济结构仍待优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相对滞后,有的成员国深受贫困、失业等问题的困扰,亟待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加强项目推动与落实。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会议期间将通过一系列重要成果文件,包括《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希望地区各国在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加强合作,既注重经济转型,也关注社会公平,形成各个重点方向的伙伴关系网络,打造一系列深化务实合作的平台与机制,以成功的地区治理促进实现全球治理的宏大目标,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经过多年发展,上合组织已成为打造新型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标志。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这一独特概念,超越传统的国际关系思维,强调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互学互鉴,走出一条彻底摆脱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国际合作新路,坚决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在维护国际核心利益方面相互支持,主张通过外交对话解决冲突,是一种能够深刻改变地区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合理选择。
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既是长远的目标,也是具体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各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合作成果,使各国和各国人民都能够在真正的多边合作中受益,有获得感和参与感。同时,构建命运共同体又是一个以新的合作理念、新的合作规则、新的合作方式争取最大共识的过程,在制度和认知层面都要取得突破。在一个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国家实力、文化传统差异较大的地区,形成一种多数国家能够认可的合作模式,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也要客观认识地区的现实,充分考虑各方的诉求,争取尽快把优先领域的多边合作做大做实,为构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开放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9年6月14日。②Афганскую проблему расширили до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17 мая, 13:07, 2019 г. https://www.kommersant.ru/doc/3968812
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合公报》,中国外交部网站,2024年10月16日。
④Россия–Узбекистан: общие векторы дл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оста,13 мая, 18:15, 2019 г.https://tj.sputniknews.ru/asia/20190513/1028893761/russia-uzbekistan-ekonomicheskogo-rost.html
⑤《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联合公报》,中国政府网,2022年11月2日。
⑥《李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中国政府网,2024年10月16日。
⑦⑩《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中国政府网,2019年6月14日。
⑧孙壮志:《“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人文合作:成就与前景》,《欧亚经济》,2023年第2期。
⑨《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中国外交部网站,2023年7月4日。
⑪Российско-казахстан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фактор Китая,26 ноя., 2019 г.https://www.eurasiareview.com/20112019-russo-kazakh-relations-the-china-factor-analysis/
责编/谷漩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