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诚信是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
韩震认为,诚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正常社会秩序和良好社会合作的可能性。首先,诚信是现代社会合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第二,诚信是提高社会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第三,诚信是社会创新特别是知识创新的必要规范;第四,诚信是社会道德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岱仁也指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河南省政协常委、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总经理王新生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并呼唤诚信文化。在当代中国,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3、诚信是政府的基础性执政资源
安阳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发指出,对政府来说,信用是一种基础性执政资源,一旦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政府就会寸步难行。只有政府诚信获得人民信任,才能引领和支撑社会诚信,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和谐共荣的社会潮流。政府就是要靠正确的政策理念、诚信的人文精神取信人民,团结人民,获得人民力量。
三、中国公众的诚信现状
与会领导与专家主要从调研数据、社会现象、深层次原因等方面阐释了目前我国公众的诚信现状。
(一)关于诚信现状的数据支撑
为给诚信建设立起扎实的数据和观点支撑,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进行了“新时代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和“中国公众的诚信观念与诚信意识”两个大型公众调查。在会议期间,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简要将调查结果及其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同大家做了分享。
贾立政指出,通过使用频次检索、多阶层多群体面对面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线下程序,以及线上公众公开评选,参与投票评选的公众达到9万余人,在公众选出的新时代最具价值的前十个汉字中,“信”字列第二位,“诚”字排第九位。贾立政还指出,同样的大型问卷调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2013年的8至9月份也开展过。结果,“诚”和“信”这两个汉字都进入了两次大型公众调查的前十位,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取向,折射出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因此,贾立政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价值观念、公众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诚信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诚信建设也承担着新的使命和任务,必然要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
就“中国公众的诚信观念与诚信意识”公众问卷调查,贾立政指出,据数据分析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众诚信观念有较明显提升,社会诚信状况有较明显改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率先垂范下,以党风建设促社风民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众普遍认识到诚信对社会繁荣安定、良好大国形象、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重要作用,普遍能够秉持正确义利观、诚信观。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诚信建设仍不平衡,失信成本仍然较低,“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激励效应仍然客观存在。在政务诚信、司法诚信、商务诚信等领域,尤其在诚信精神培育、诚信文化传承等方面,公众仍迫切希望看到更多积极变化、更大改观改善。要实现更加平衡、更高质量的发展,在诚信建设上还有许多亟待补齐的缺口、短板。
(二)关于诚信现状的现实问题
就诚信建设存在的现实难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指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症”。就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而言,叶小文认为,诚信建设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第二个难题是如何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尤其是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完成两场伟大的革命,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二是要完成伟大的自我革命,就是刀刃向内,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贾立政指出,完成这两场伟大的革命,加强诚信建设任重道远,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贾立政还进一步指出,今后,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观点、重要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为主题主线,人民论坛杂志社还将与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共同努力,进一步打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扎实深入推进相关课题研究和宣传阐释,形成一系列智库研究成果,在新时代中国诚信建设的思想建构、理论武装和实践推动上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