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带头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厉行勤俭节约,成为全体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学习看齐的“头雁”。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进一步健全各项党内法规制度,完善党纪与国法相衔接的运行机制,从常态和长效两个维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改进作风的“头雁效应”管深入、管长远。
【关键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头雁效应” 党的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带好头、作表率,具有风向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2025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凸显对“关键少数”加强约束和规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决心和魄力,带头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厉行勤俭节约,以制度建设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形成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头雁效应”。
改进作风的“头雁效应”何以形成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改进作风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会同中央政治局同志深入参与、调研和指导主题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赴甘肃张掖等地,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带头追寻初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作好示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为全党作表率。”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是此次主题教育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党继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继续坚持以上率下谋篇布局、带头学习,深入推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蔚然成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改进作风的基本原则。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和担当,激励全党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给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的复信中写道:“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同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是无私忘我、舍我其谁、实现真我,是亲自部署和推动执行数以千计“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披肝沥胆——习近平同志既是领路人,又是奋斗者。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改进作风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始终注重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从自身做起,一方面是保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不断深入,引领学习型政党建设。在治国理政任务极为繁重的情况下,平均每一到两个月安排一次集体学习,强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内容上更突出以提升党和国家治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形式上灵活运用讲学授课、专题研讨和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以不断学习提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促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推进。另一方面是引领全社会读书好学的良好风气,推动“学习大国”建设。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勤于阅读、增长才干,青少年乐于阅读、健康成长,全社会参与阅读、乐学向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一阵”为“学一生”。这有力促进了理论学习紧跟党中央要求、时代前进步伐和事业发展需要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深入基层:树立真抓实干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不断提升自身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实践方向。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应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入一线听民声、解民忧、谋实策,用心用情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频次深入基层考察,亲赴生产一线、建设一线、受灾一线,与群众拉家常、为群众解难题,深入发展和运用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形成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工作方法。从“九进寿宁”“七下晋江”,到前往鲁甸指导救灾、飞赴武汉指挥抗疫,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密集考察福建、安徽,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力推动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民生建设中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诉求、在国家治理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出示范。
改进调查研究,是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和经验总结。治国理政必须发现真问题、分析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真问题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①,具体来看,就是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确保党的政策科学、领导有力、治理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以上率下力行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解剖典型、商量讨论、总结经验、指导工作,注重通过“四不两直”方式了解真实情况,开展“解剖麻雀”式的集中调研,实事求是,不搞走马观花。一是在调研中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重庆华溪村时探望当地的中益乡小学,2023年考察广东茂名时详细了解柏桥村荔枝果农的生活和收入情况。二是创新调查方法,综合采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多元方式,运用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提升调研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式管理,强调解决问题和督查回访,围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以此为基础明确责任归属、解决措施和整改时限。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对调研方案亲自把关,不搞刻意设计,确保深入群众、力求务实高效,为领导干部把握治国理政的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提供行动指南。
力求勤政务实,是深入基层真抓实干的必然要求。“一勤天下无难事”,勤政务实是践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党“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靠一级压一级推动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③。习近平同志带头做到勤政务实,一方面坚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亲自下田劳作,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带领地直机关干部清沟排渠,在浙江工作期间与湖州煤矿工人一同下井,在四川映秀考察时和群众一道打酥油茶、磨豆花,坚持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另一方面,坚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出访日程紧张繁忙、国务活动环环相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领域亲力亲为,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习近平总书记忠诚践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合格答卷的政治诺言,树立了领导干部自查自省、自我提升的榜样。
精简会议、改进文风、厉行节约:引领风气之先
精简会议活动,是提升党的组织效率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改进会风、精简会议活动为抓手,在基层治理中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关切。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以“效率月”重点整治“文山会海”,提出“说短话,开短会,发短文件,能当机立断的事,就不要推诿扯皮;能三四个人面议的事,就不要找一帮人来作陪;开半小时会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开一小时会。”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在精简会议活动安排方面,控制中央会议活动的数量、规模和会期,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会议组织安排;在外出考察活动中,坚持轻车简从、简化接待、改进警卫工作,出行不腾道、不封路,住宿上简化安排;在外事访问活动中,严格遵守外事工作各项规定,控制随行工作人员数量和团组规模,按规定缴纳差旅费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党的会风进一步改善,全程参会、层层陪会现象不断减少,越级开会、赴外地开会审批更加严格,线上会议、举办活动等新的会议形式更加完备。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引领会风转变,是在治国理政中促简政、促减负,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参照。
切实改进文风,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行动要求。我们党历来倡导建立生动活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同志就强调,要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重点整顿空话连篇、装腔作势、无的放矢等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改进文风,以“短、实、新”的文风实现讲话接地气、暖人心。“短”不是一味压缩篇幅,而是突出重点、意尽言止;“实”指实事求是、深入浅出,不故作高深;“新”不是一味标新立异,而是思想深刻、富有新意。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说明一个国家的道路、方向和制度选择必须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时,用当地民谚“空口袋立不起来”论证两国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石柱县华溪村考察时,在对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共同富裕进行部署时,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突出工作重心。
厉行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办公住宿都在一间平房里,在福建福州工作时连早餐吃剩的半碗稀饭也绝不浪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在中央层面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预算。在河北阜平调研时吃家常菜、杂粮粥、不上酒水;回陕北梁家河与乡亲们一起吃油馍馍、麻汤饭;视察内蒙古边防哨所时,与战士们一样用餐盘排队取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号召为革命事业“节省每一个铜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全面“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要求“必须再一次向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调“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彰显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忠诚、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敬畏、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值得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见贤思齐。
以制度建设保障“头雁效应”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形成引领全体党员干部良好作风的“头雁效应”。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进一步健全各项党内法规制度,完善党纪与国法相衔接的运行机制。以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健全的制度为支撑,“头雁效应”将形成更为广泛的带动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金色名片”将更加夺目亮眼。
以学习教育常态化,确保“关键少数”持续发挥“头雁效应”。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学习教育,是我们党走稳改进作风第一步,促使各地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形成优良党风并引领社风民风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完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统一部署,强化并规范中央指导组对不同地方和单位学习教育的指导督导,制定科学清晰的计划表和路线图。二是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一体推进学查改,不分批次、不划阶段,针对学习教育过程中查摆出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集中整治,“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要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党员干部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在职自学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形式,采用集体学习研讨、个人自学和专题调研等多元方式,提升学习教育实效。
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保障作风建设“头雁效应”长效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党中央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完善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执纪问责和日常监督。例如,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突出存在的信念动摇、脱离群众、“四风”问题、贪腐堕落等趋势,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促使全党不懈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将党员干部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及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纳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范范畴,明确规定相应的处分程序和措施。针对党政机关在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和办公用房等方面存在的浪费问题,制定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围绕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和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加强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国家法律在纪法衔接方面的贯通机制。
总之,抓住“关键少数”,以全面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将切实保障党的作风建设“头雁效应”常态化长效化。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工程2026年度重点项目“‘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2026XYZD0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陈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9页。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兰考两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5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95页。
④本书编写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北京:人民出版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80页。
责编/陈楠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