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株洲脱贫攻坚:用“六个四”实现整体进入全面小康(2)

株洲市脱贫攻坚工作12个在全省率先的做法

1.率先推行“四包责任制”。2015年株洲市正式启动扶贫攻坚。为压实各级扶贫攻坚责任,凝聚社会攻坚合力,我市率先推行“市五大家包扶五县(市)、市直183个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驻村帮扶包51个贫困村、城市五区包重点县22个贫困村、市县乡村22099干部结对帮扶所有贫困农户”的“四包责任制”,在全市形成了“结对帮扶全覆盖、整体脱贫大包干、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的精准扶贫“大合唱”。

2.率先构建“1+7+6”政策支撑体系。我市在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率先构建了“1+7+6”精准扶贫政策支撑体系。“1”是指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全面明确了我市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7”是指加快推进贫困人口“七个一批”精准脱贫,主要关注贫困人口点对点、重点解决贫困人口收入和保障的问题;“6”是指加速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扶贫“六大工程”,主要关注整个面上和区域、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问题。“1+7+6”政策体系是我市脱贫攻坚的总遵循和行动指南。

3.率先统一基础管理模板。针对基础资料档案管理不规范、县乡村数据不闭合、挂图作战不到位等问题,今年3月份全市组织开展了“提升基础管理”主题月活动,率先统一制定基础档案管理模板和阵地建设标准样板。五县(市)按照统一模板,全面核对基础数据,规范基础台账,完善“一户一档”,建设“两室两站一点”(脱贫攻坚作战室、驻村帮扶工作室、扶贫工作站、金融扶贫服务站和中国社会扶贫网信息服务点),全市基础档案管理和阵地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率先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建立“季度小考、半年重点核、年终全面考”的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工作问责的重要依据。明确各县(市)、行业部门党政主要责任人调动、提拔必须先进行脱贫攻坚工作评价,率先对未完成年度减贫计划任务的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

5.率先实行暗访工作常态化。为压实工作责任,督促工作落实,率先建立暗访工作常态化机制。抽调10人组成3个暗访组,采取“每周一暗访,每周一通报”的方式开展暗访督查。暗访人员每周围绕暗访主题事前不打招呼、事中不要陪同、事后不准接待,直插基层,直奔主题,了解实情。对发现的典型问题每周编发一期《暗访快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目前已暗访58个乡镇(街道)和143个村(居委会),走访村民1000余户,发现各类问题264个,编发了十六期《暗访快报》,原汁原味通报突出问题,有力促推了各地工作的有效落实。

6.率先安排城市五区支持贫困县脱贫。我市城市五区农村贫困人口,2014年就通过兜底保障等措施实现全面脱贫。脱贫攻坚期间,城市五区已没有脱贫任务。为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加快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的脱贫步伐,市委、市政府决定安排城市五区结对帮扶两个贫困县。城市五区派出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成的32个工作队支援炎陵、茶陵22个贫困村和10个2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明确所帮扶的贫困村由各区四大家领导亲自联点,选派正科级干部担任工作队长,每个工作队由三家以上责任单位组成。区派工作队的管理和考核全部参照市派工作队。实践证明,城市五区帮扶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7.率先向非贫困村派出工作队。针对非贫困村帮扶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市率先向187个贫困人口2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向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安排驻村帮扶工作队或帮扶单位,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力量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了驻村和结对帮扶全覆盖。

8.率先试点“中国社会扶贫网”。我市以率先试点“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契机,掀起“人人有责、全体参战”社会扶贫热潮。全市计划实现“千名管理员服务、万户贫困户下载、十万爱心人士注册、百万城乡居民知晓、千万社会捐款捐物、亿元电商扶贫交易”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注册村级管理员1593名,实现了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全覆盖;指导、组织5.5万户贫困户注册,发起贫困需求7.3万条;发动110476名社会爱心人士下载APP,社会爱心人士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对接解决贫困户需求达4.29万个。我市“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扶贫办领导的高度肯定。

9.率先启动社会扶贫。借助试点“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契机,我市率先启动社会扶贫工作,确立了用好“三大抓手”,对接“三项内容”,实现“三大目标”的社会扶贫工作总思路,着力打造社会扶贫的“株洲模式”。用好“三个抓手”,就是用好“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三个抓手。对接“三项内容”,就是紧扣贫困户脱贫三项指标,依托“一张网”加强需求对接,解决贫困户“两不愁”的问题;依托“一个联盟”募集爱心基金,解决贫困户“三保障”的问题;依托“一支基金”发展产业扶贫,解决贫困户“一达到”的问题。实现“三大目标”,就是实现中国社会扶贫网全覆盖、爱心力量全动员和产业扶贫全带动。截止目前,我市实现了“两全一过半”目标,即有贫困人口的村实现管理员全覆盖,注册管理员1593名,村村都有管理员;贫困户注册全覆盖,注册贫困户5.5万户,占比贫困户总户数的99.81%;对接成功率过半,核准发起贫困需求7.3万条,注册“社会爱心人士”12.1万名,对接贫困需求4.29万条,对接成功率58.46%。

10.率先实施健康扶贫“分类救治”。在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的占比是最高的。因此,为了加大对患病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我市对患病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救治。经过摸底,我市有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29441人,占整个贫困人口的16.38%,其中不可逆转的3605人,占比12.24%;可一次性治愈的3312人,占比11.25%;需要长期健康管理的20393人,占比69.27%;其他2131人,占比7.24%。我们实施分类救治,就是对不可逆转的疾病,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对需要长期救治管理的慢性病,主要是搞好疗养;重点是对3312名可一次性治愈的对象,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全力救治、努力治愈。目前全市已救治可一次性治愈贫困患者2546人,剩余766人将在今年9月30前完成救治。

11.率先在城市工业园区建设光伏基地。为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我市提出166个贫困村要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然而,部分贫困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光照条件不足,于是我市利用城市光照条件好的优势,率先在城市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光伏基地,对不具备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的贫困村采取“统建分售、资产收益”方式,让贫困村、贫困户购买股份获取收益。目前,全市已有47个贫困村在白关光伏扶贫产业园购买光伏电站,装机总量达3120千瓦。

12.率先建立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长效、稳定脱贫的根本措施。但是,产业扶贫又面临投入大、见效慢、风险大的问题,于是我市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采取社会化手段,率先建立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推进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以市国投集团、城发集团、金融服务集团作为发起人,出资10亿元,撬动银行资金20亿元,设立起30亿元的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根据农业产业周期长的特点,基金投入期7年,退出期3年,专项用于投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瓶颈。我市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式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走出了一条社会化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