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是马克思公平思想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公平思想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差距的增大,公平与效率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公平与效率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而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马克思公平思想中隐含了其对公平与效率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人们应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换中去寻找正义和真理,社会主义国家更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按照马克思公平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的前提是承认人生而不公平的事实,人们享有劳动的公平,但同时也存在事实上的不公平。为此,我们要建立大家都认可的原则,逐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共享发展强调经济与民生的共同发展,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共享意味着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意味着家庭之间、社会之间可以共享成果,突出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方向,为“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是对马克思公平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共享发展体现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目标,要实现共享发展,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共享发展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需要的社会制度是能够提供给人们充分的自由与民主的,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共享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为经济发展输入持续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需求。
共享发展的前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共享发展的概念主要针对经济的共享与发展,基于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社会现实,运用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当前,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共享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达到40%,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分享发展的实现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分享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有助于更多的人享受共享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为传统企业做出引领和示范,共享发展有助于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本质上来看,共享发展的实质是生产过程的创新与发展,共享经济的过程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我国人口众多,分享发展是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创新发展方式,是马克思公平思想的创新与丰富。当然,共享发展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认识到共享经济发展之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循序渐进地促进分享发展与时代潮流相适应。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管和制度建设,共享经济发展作为新理念,其推行和实施必然离不开制度等的保障,因而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是关键;其次,共享发展的实现要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应让更多人了解共享发展的内容,享受共享发展的好处;再次,应完善共享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鼓励共享发展,培育共享经济新业态,逐渐实现行业自律。共享发展的实现要在理论建设、制度建设、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由于共享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增加更多的理性思考,惟其如此,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综上可知,马克思公平思想包含经济公平、道德公平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经济公平是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社会公平我们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之中,参与到社会劳动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拉大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了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共享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分享经济能够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人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我们要加强理论建设,以马克思公平思想为指导,实现理论创新与发展;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为共享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①邹佰峰、刘经纬:《马克思恩格斯的代际公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2期。
②何建华:《略论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的实践性》,《齐鲁学刊》,2016年第2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