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美国中亚战略的困境、发展与转向

【摘要】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美国的中亚战略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过渡与铺垫、大举进入与迅速扩张、遭遇挫折与政策调整、走向理性与务实四个阶段。尽管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但美国的中亚战略目标基本围绕了三个核心内容: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人权目标。总的发展趋势是安全利益的重要性趋于下降,经济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人权的重视难以回避,不得不在利益和价值之间寻找平衡。基于美国的全球利益和中亚的战略地位,美国与中亚的接触是顺理成章的,但地缘上的区隔和文化上的差异,又成为美国推进其战略目标的短板。未来美国的中亚战略,势必要在战略愿景与现实利益、可动用的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美国  外交政策  中亚战略

【中图分类号】D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2.005

不论是出于中亚地区自身独特的地缘位置及其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性,还是作为维护冷战胜利成果,压制俄罗斯重新崛起、瓦解后苏联空间走向一体化努力的步骤,美国注定要进入中亚。虽然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布局,常常伴随着价值目标与地缘政治目标的交替困扰、政策言论与现实的不时脱节,导致其中亚战略的摇摆与不确定,但总体来看,美国对中亚的争夺是持之以恒的,服务于其全球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

对于美国中亚战略的演变,本文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划分:以中亚五国1991年独立为起点,1991年至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为第一阶段,2001年至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为第二阶段,2005年至2014年为第三阶段,2014年美军开始撤离阿富汗开启了美国中亚战略的第四阶段。①

过渡与铺垫时期

苏联解体前,中亚五国作为其加盟共和国,被紧紧束缚于苏联的统一大家庭内,美国对中亚尽管觊觎已久,但苦于无处下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亚地区的历史突然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苏联这一政治大厦轰然崩塌,中亚五国获得独立,而作为苏联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自身尚未站稳脚跟,更遑论将中亚重新纳入势力范围。中亚地区力量真空的出现,为美国的进入提供了机遇。

在1990年代初期,美国中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消化、巩固冷战胜利成果。1992年10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涉及中亚的《自由促进法案》(Freedom Support Act),规定向前苏联国家或新独立国家提供援助。②该法案列举了美国在中亚的几个目标:促进地区稳定、鼓励民主化、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实现中亚地区的去核化、确保欧亚走廊的贸易与运输自由、引入国际人权标准等。一年之后,美国在1993年10月20日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北约部长理事会于当年12月2日决定予以接受,并在1994年1月10日的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正式通过。1994年5月10日,土库曼斯坦在中亚国家中率先参加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之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于5月27日、6月2日和7月13日先后加入该计划。塔吉克斯坦于2002年2月20日加入,是最后一个加入该计划的中亚国家。③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中亚   美国   困境   战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