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2016,我想要的新供给(4)

关键词:体验

  服务好了,腰包掏得更痛快

本报记者杜海涛

临近下班,北京某出版社员工王洁习惯性地拿出手机,用某美食APP叫了一份比萨外卖:“上小学的儿子爱吃比萨,家里又没有人做饭,叫外卖最方便。”通常,只要40分钟,王洁到家了,外卖也送到家了。

打开微信就能点餐,扫扫二维码还能打折,O2O外卖这种新型的餐饮服务方式真是红火。目前,不仅美团、百度、饿了么等各大电商纷纷抢滩O2O外卖市场,也有一些餐饮企业依托微信朋友圈或手机客户端,构建自己的外卖营销网络。

但是,外卖O2O远不是建一个微信公号、吸引粉丝、再进行线下推广这么简单。王洁说:“按往常,外卖送到家,顶多40分钟,可有一次等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派送员还是没有来。”由于正值饭点,王洁和儿子饿得团团转。原来,派送员是新来的,对小区环境不熟,又比较腼腆,不好意思问路,在小区里转了半个多小时,硬是没找到王洁家的门牌号。

还有一次,王洁叫了一份比萨和两杯饮料。不知什么原因,在派送过程中饮料的包装破了,直接浇在了比萨上。派送员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表示愿意重新送一份。王洁看看时间不早了,派送员也不容易,就不情愿地签收了,只是提醒派送员下次一定小心。

王洁觉得,外卖O2O的核心是服务,消费体验最重要。“如果一个人点三次餐有两次迟了40分钟,那他肯定很难再点第四次了。网上订餐也好,手机订餐也好,很多餐饮企业都能做,但如果你派送的外卖送到时都凉了,那么你的微信端、客户端做得再好、再漂亮,也没有什么意义。”

王洁说:“互联网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互动性更强、便利性更大的消费选择。但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归根到底都要保证服务品质,保障顾客利益。如果只靠营销炒作吸引眼球,哪怕给的‘红包’再多,也很难留住客户。”

记者点评:

从“有钱花”到“会花钱”,如今,更多的人愿意“掏腰包”买服务,但也会考虑“腰包”掏得舒服不舒服、痛快不痛快。住宿餐饮、健康养老、体育文化、教育培训,类似的生活服务领域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这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创业机会,但要让消费者痛快地掏“腰包”,也不是容易的事。面对更加挑剔的消费选择、更加新颖的商业模式和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如何通过优质服务提升消费体验,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新供给   新供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