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个性
时尚新潮,玩出特点才精彩
本报记者王珂
“旅游不是随大流地观光留影,而是玩出特点才精彩。”今年元旦,北京朝阳区金台里社区居民王伟和妻子到海南三亚旅游,“时尚自我”成为小两口安排行程的首要标准。
王伟说,整个旅程中,订机票、酒店甚至餐厅,全都通过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经济实惠又契合需求;逛景点、买东西先看评价,不一定选择传统路线中所谓的“必看”项目,而是根据个人爱好有所取舍。“如此一来,旅程并不只是出门那几天,而是延长到整个旅行过程,参与感更强,体验也完全不同。”
“要个性不要模仿,要时尚不要大众”的消费观念,在旅游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一批定制旅游产品风生水起,自由行产品增速惊人。不久前,自由行服务平台蚂蜂窝旅行网发布的《全球自由行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自由行市场同比增长了16.7%,是全球平均增速的3倍。
不只在旅游业,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在其他行业也渐成趋势。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层面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延伸到与产品有关的其他环节。比如,买一件衣服,除了要看合不合身、舒不舒服等基本条件,可能还在意衣服的设计师、设计风格甚至背后的文化因素。
崇尚个性的消费,为市场带来新动力。在服装业,“大路货”利润越来越薄,设计师品牌却能赢得一批忠实粉丝;在礼品业,“撞脸”纪念品遭遇寒流,定制纪念品和礼物却成了不愁销路的抢手货;在餐饮业,环境一般、毫无特色的餐厅生意冷淡,各种时尚主题餐厅却人潮涌动;在零售业,体验不佳的传统百货门可罗雀,注重娱乐、休闲功能的购物中心却人满为患。
记者点评:
对于正在变化的新需求,很多生产者并不是没有察觉,但改变的动作还不够快,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有人甚至认为,个性、时尚无非就是价格高一些,营销手段多一些。如此“换汤不换药”地对待消费者,只能说是心思动歪了。消费者注重个性化和时尚化,但并不意味着是在盲目追求高价。说到底,消费者痛点在产品,企业改善的核心也在产品。不妨学一下奔驰公司“用造艺术品的态度造奔驰”,把精力放在供给侧的产品创新上,靠过硬的、有特色的产品赢得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