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趋势与政策建议(4)

(五)推进互联网+“三农”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前,互联网+“三农”虽然是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突出表现以下方面:

一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依旧存在。过去,农民很难直接对接大市场,不得不依赖于中间商,如龙头企业、经纪人、合作社或协会等,定价权、订单权很小,有了电子商务平台,小农就可以直接对接大市场,无需或减少依赖中间商,这仅仅是部分农村可以做到。由于我国农村多而分散,甚至相距遥远,互联网软硬件很不配套,完全依靠互联网解决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购买问题还不具备条件,相当多农民还要依赖中间商来解决。

二是乡村物流体系建设问题。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农业和商业对接方式依靠民间风俗“赶集”方式,互联网出现后,传统的赶集方式逐渐转变为“网上赶集”。传统的“车马配送”正在转变为现代物流配送。但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村庄分散,特别是落后地区网上交易后,购销产品量少而分散,给物流配送增加难度,一时难以解决。

三是农村地区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国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由过去的口头传播向互联网发布转变,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约50%,且多是老人和孩子,真正能掌握信息的人才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旧不足。应当探索电子商务操作简便易行,像智能手机一样,即便文化不高的农村老人也能轻易掌握。如辽宁省电子商务协会就针对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开展培训工作,已先后有1000多名村民参加了培训,各村组织对农民开展网络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普及活动,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了信息化就在身边、信息化能助我致富。

四是交易产品质量保证问题。随着互联网销售额的增大,交易双方通过网络沟通,尚难确定农产品的质量等级,部分商品在物流过程中也会出现质量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产品互联网销售,特别是冷链物流配送的鲜货质量尤为突出。

针对这些难点,应建立相应解决机制和办法,才能推动互联网+“三农”的深入发展。

第二,政策建议

在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七个趋势,对此应当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应对。

一、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今后重点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扶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类型的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只有把农民的利益与产业化经营联接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生命力。(2)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重点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建立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3)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逐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村流通服务业,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5)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二、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加大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物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三、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农业“走出去”要做到三结合、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措施。“三结合”是:(一)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结合。在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上,要利用国外丰富的土地、水等资源,建立大型的粮食基地,调节国内需求。(二)与援外工作相结合。由援建标志性项目向援建标志性和生产性项目转变;由注重受援国需要向满足受援国需要和实现我国获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宏观战略目标转变。(三)与农业贸易相结合。要带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走出去”,与东道国发展贸易。

“四项原则”是:(一)选择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好的国家;(二)以企业为主,国家支持引导;(三)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四)合作形式多样,管理机制灵活。

“四项措施”是:(一)建立组织,统一领导。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企业走出去。(二)搞好规划,分步实施。(三)建立农业“走出去”发展资金。资金来源可主要由援外款、财政贴息和优惠贷款组成。(四)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目前应抓好农业开发区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不断扩大。

四、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在互联网的趋势下,要真正实现互联网带动农村的发展,必须防止出现“城乡信息化二元结构”。首先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现宽带村村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另外,各乡村基层应利用“互联网”将所在乡村的优势资源与农业现代化串联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

最后,关于乡村党支部书记,我还要说几句:

你们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多而复杂,肩负着重任。我把你们概括为“四位一体”的领导干部,就是说你们是向广大农民落实中央政策的执行者,是新农村建设的谋划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指挥者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动者。

一是向广大农民落实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中央文件一大摞,就是所说的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政策都是通过你们这根针,变为亿万农民的实际行动,形成现实生产力。

二是新农村建设谋划者。新农村建设工作是靠广大的乡村干部,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本村实际,与广大农民一起商讨,最后通过你们谋划和设计,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绘制出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指挥者。现代农业要实施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绝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靠你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组织广大农民参与实践。实践证明,凡是现代农业搞得好的乡村,其乡村领导都是具有思想有能力的指挥者。

四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动者。农民群众反映,“村看村、户看户,关键要看党支部”、“要人、要物,不如要个党支部”。说明乡村党支部书记在广大农民心中的地位。大家都知道老一辈乡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史来贺等都是典型代表。近年来,已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年轻乡村党支部书记带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农民学习、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为广大农民增收带动者。我亲身看到的例子,是一个海峡两岸合作项目,当时台湾专家在福建泉州推行柑橘空心剪枝技术,要把柑橘树剪成空心,当地居民担心减去枝条太多,影响产量,无人敢试。就在这带有试风险术面前,是村党支部领导带头实践,最后证明,剪空心技术与大陆原有剪枝技术相比,前者生产成本下降1/3,优质产品产量增加1/3,农民收入增加1/3,这个技术很快在当地推开,当地村干部冒着试验风险,为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在“三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领导对乡村领导班子寄予期望,经常说,全国实现现代化,首先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乡村领导班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条件,提高他们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中央召开县委书记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要求,要做“四种人”,即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班子的带头人。我想这要求也适合乡村的党支部书记。

以上我讲的不合适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为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 在“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第二届湖北峰会上的讲话。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