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趋势与政策建议

6-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作开题演讲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 在“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第二届湖北峰会上作开题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

应人民论坛杂志社的邀请,我很高兴有机会能来这里,同各位专家学者和村支部书记进行交流学习。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互联网+乡村创业”。我本身对互联网并不熟悉,平时接触也不多,但却感到互联网不仅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给我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就我自己的理解,“互联网+”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经济形态,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互联网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互联网本身是一种工具,同时,“互联网+”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都具有重要影响。

今天,我的报告题目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趋势与政策建议》。具体分三部分:

第一,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的台阶,粮食生产连续“十一连增”。同时,农业深层次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我们重点报告以下七个方面的趋势:

一、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工农业形成交融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规律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从国际经验看,广大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城镇企业进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工农业交融发展,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新增农业转移劳动力900万人左右,“十三五”期间700万人左右,2020-2030年间预计在500万人左右。据世界银行模型预测,今后农村劳动力每转移1%,GDP可提高0.7%;转移5%,GDP可提高3.3%;转移10%,GDP可提高6.4%。近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已达45%以上,超过了家庭经营收入,正如农民所说的:一家一人务工解决温饱,二人务工实现小康,三人务工达到富裕。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相当多的地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为妇女、小孩和老人,群众称为“386170部队”。加上农业耕种面积小而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形成缺人、缺钱、缺技术和缺装备的局面。这种状况迫切要求通过外部生产要素的引入,通过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企业与合作社联盟等,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企业进入农村之所以有动力,主要是从事第一产业经营风险小、市场好、发展空间大、优惠政策多,能够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为工农业交融发展创造了条件。工农业交融发展的这种趋势,目前在全国各地已颇具规模,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二、农业集约程度明显提高,设施农业成为农业增效新途径

要正确认识农民增收与农业本身发展的关系。一些地区农民收入高,并不说明农业本身就发展得好,主要是农民收入是多方面的,相当多的地区,农民收入很大部分是来自二三产业,近几年有相当部分来自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优惠政策。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能完全说明农业发展的水平。正如群众所说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常出现“农业增产,农民不一定增收;农民增收,农业不一定发展”的现象。而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计双赢”的产业。

所谓设施农业,是指具有一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良好的环境。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如各类塑料棚、各类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等;设施养殖,如畜禽、水产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和现代集约化的养殖小区等。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专家调查表明,标准化日光温室亩均收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18倍,比漫灌式的水浇地节水38%。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蛋鸡产蛋量可提高18%,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2%。设施渔业单位水体产量和效益大大高于池塘等传统养殖方式。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设施农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资源节约型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消耗。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用量却分别为世界总用量的30%和26%,在单产相近的情况下,氮、磷肥用量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5倍和1.86倍;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这表明,仅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消耗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增长,不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这种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扩大耕地面积或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而是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靠广泛应用高新技术。

实践表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降本、增产提质、转化增值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这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