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分别召开部分地方、部分部门单位、中央指导组学习教育调研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动真碰硬”“持续用力推进真查实改”。确保整改动真格、见真章、求长效,“回头看”是必备良方。唯有“真看”到底,“深看”入里,才能“看出真问题”,对症下药促整改,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回头看”要“真看”,怎么才能看得真?浮在面上听汇报、按着“剧本”走路线,无异于隔靴搔痒,难见真章。要想看到真问题、真成效,就得拿出硬招实招。摒弃“通知式”“指定路线式”检查方法,通过“四不两直”突击查访、随机抽查与数据比对等手段,直抵工作现场察实情,掌握鲜活本真的第一手信息。“身入”更要“心至”,要沉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网格等一线,与服务对象、基层群众掏心窝子聊,倾听原汁原味的评价与诉求。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与“原生态”的声音,是检验整改成效的可靠标尺,也是发现隐形问题、变异问题的宝贵线索。
“回头看”要“深看”,重点在于看什么?整改报告“交了卷”,问题台账“销了号”,并非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能只看表面文章,必须牢牢盯住关键,深挖细纠有无“真落地”“真到位”“真满意”,确保整改经得起“深”究。实地查证措施落地的具体案例和前后对比,看整改是否“落了地”,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考察制度执行的监督反馈等实际运行情况,多方评估执行效果效率,看制度是否真的“管得住”,有没有形成管长远的约束力。不仅要看群众满意度测评的数字,更要深入一线面对面交流,查看数字背后的真实感受,看整改效果老百姓认不认可,能不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看出真问题”更要“向真干、向深走”,将“真问题”转换为“当下改”的“真行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长久立”推动作风建设扎实向纵深推进。各级党组织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从问题查摆、整改落实到效果评估、责任追溯的闭环链条。敏锐洞察抓苗头,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麻烦。勇于“掘井汲深”,向深层次矛盾发力,对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监督盲区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敢于啃硬骨头,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推动制度创新与流程再造,防止问题反弹,优化治理效能。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在服务窗口设置便捷反馈二维码,邀请群众参与检查评估,定期公开整改情况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让整改成效置于民意的“聚光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