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根基与灵魂(5)

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根基与灵魂

通过对新中国65年法治建设的历史回顾,历史反思,我们可以归纳为三句话:第一,全党上下必须重视法律、敬畏法律、信仰法律。第二,搞人治容易,讲法治困难。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专制国家,法律就是君王的意志,人民群众只有义务而无权利。在这样一种传统文化之下,人们有一百种理由(如“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是冷冰冰的,缺少感情和人性”;“光有法律不行,还要有人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等)来贬低法治,轻视法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人走入了人治的迷途;第三,实行法治要从干部做起,从政府做起,从中央做起。因此,这次四中全会如此重视法治,就是对新中国65年法治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系统总结而致。

法治是对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状况的回应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也是当下中国的头等大事,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关键。笔者认为,四中全会回应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提出了系统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回应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有三个必要。一是整合各方面法治资源(经验)的需要。自从1978年底我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以来,我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没有一个线索将这些探索和经验整合起来。比如,我们提出了依法行政,又提出了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提出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所、依法治院、依法治剧,甚至依法治海、依法治山、依法治铁等。而四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理论,把以往在法治建设方面积累的探索和经验都整合在一个总目标、总规划之内,让党和政府以及全体公民,更加清楚地看到我们所要前进的方向。

二是反腐倡廉之制度建设的需要。从“薄熙来案”,“周永康案”,到今年刚刚发生的山西省七个副省级高级干部,在半年多的时间纷纷落马等案件表明,除了这些落马的干部个人有问题之外,我们的制度也出了问题:没有重视法治建设,没有筑起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应该说,反腐,中国古代也反,明代最为严格,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的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但没有长期效果,朱元璋一去世,腐败问题马上反弹,且更加厉害。因此,反腐败在抓“老虎苍蝇”的同时,必须进行制度建设,必须要靠法治,从干部的培养、提拔、使用、考核、监督等一系列环节、过程上,进行周密的法律规范,才能使干部不敢贪、不想贪、不能贪,才能从制度上解决反腐败问题。而这次四中全会,就是吸取我们近年来(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反腐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此做出了周密的制度设计和法律安排。

三是肃清法律虚无主义的需要。“虚无”一词,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在道家的理论中,表示“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这种境界的“虚无”,是被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又无形像可见的状态。它主要是一个哲学的用语。而“虚无主义”,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待历史、对待文化、对待社会的基本观点(人生观)。具体而言,“虚无主义”就是一种否定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社会)的一切的思想。以虚无主义来对待法律,否定法律的扬善抑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作用,甚至否定法律的存在价值或理由,就是法律虚无主义。

由于法律强调程序公开,主张公平正义,要求其规定必须全国上下一体遵行,没有任何凌驾于其上的特权,因此,它与君主专制主义是无法相容的。所以,在中国,法律虚无主义早在中国大一统的秦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以始皇帝和丞相李斯为代表的秦代统治阶级,虽然以韩非的法家路线治国,强调法(实际上是刑)的极端重要性,但帝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极端的中央专制集权,以及将法律视为赤裸裸的暴力,不仅使这种“法治”无法确立起法的真正权威,甚至使老百姓看到法律就害怕,人们对秦的“法治”怨声载道,极为恐惧。

从此时起,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开始丧失了权威,没有了地位。之后,随着中央专制集权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只认权力,不讲法律,甚至将法律视为是不吉利、不祥之物。明代著名律学家王肯堂在《律例笺释》一书中就曾经说过,在当时社会上士大夫已经普遍不重视法律,甚至认为编写法律之类的书籍要受到“阴谴”。而到乾隆皇帝下令编撰《四库全书》,纪昀在写按语时,更是讲述了如下一段话:“刑(法律)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这是中国古代法律虚无主义的集中体现。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起了共和国,但法律虚无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和政治基础照样存在,因此,民国时期的一批著名法学家如丘汉平、钱端升、周鲠生等,都曾发出过“法大?还是权大?”的呼声。1949年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建立起了全新的人民政权,但是与中华民国一样,法律虚无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仍然没有受到彻底摧毁。因此,在1949年2月中共中央所发布的前述《指示》中,出现了“两个蔑视”、“两个批判”的提法,在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中,将法治作为“旧法观点”予以彻底批判、否定的情况,乃至后来持续出现使法治走向灭顶之灾的“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场景。这些灾难的背后,就是法律虚无主义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根基   灵魂   文明   政治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