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部分环保部门为企业撑保护伞:权大没人管不贪白不贪(3)

“权力大没人管不贪白不贪”

环保部门往往自称“弱势部门”,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环保部门并非清水衙门,它拥有强大的审批权,而执行力却很弱,这就为不法官员提供了广阔的寻租空间,导致环境违法有增无减。

“盯死厂长,就会送钱”,这是一些环保干部权力寻租的典型路径和心态。“发明”这句经典言语的是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督查三处原处长李学智,当年,他在现场核查河南新乡市一家造纸企业时,收受、索要贿赂190万元,还嫌太少,提出再要300万元,他口气强硬地对企业说“这是任务,必须完成”。

一些企业老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企业如果不送钱,灾祸肯定随时临头。”去年12月份,广东清远环保局前局长陈柏和与人谈论如何利用手中职权敲诈勒索辖区企业时,被人录音,他说自己“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而且整间厂倒闭,在别人看来都是合理的”,“其实我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找一两间厂,到了那里打麻将,就可以盯死那些厂长,他们就会乖乖送钱给我了”。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这就是一些环保部门“不作为”的根本原因。广东一名环保纪检干部说,几乎每一桩环保“不作为”“乱作为”背后,都有见不得人的违法勾当。

环保部门权力过大,几乎不受监管。曾在环保系统工作17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说,当前环保部门的审批权在加大,很多领域和环节都需要审批,甚至是前置审批。环保部门会有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总量控制、环保年审等,在强化治理的同时,也拥有了卡住企业发展的权力。

 “数据平台不健全执法评估缺监督”

环保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除了环保部门自身的问题,尚未构建真实有效的环保基础数据平台,缺乏公众多方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环保部门   企业排污   为人民服务   保护伞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