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乱作为利字当头两种病”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基层环保人员“一边不作为,一边乱作为”,这种行为最让群众寒心。群众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环境问题,部分环保干部装聋作哑、懒懒散散;然而,对于企业老板的“糖衣炮弹”,却又“挺身而出”,胆大妄为,敢破底线。
一些环保纪检干部指出,绝大多数“乱作为”是违法违规的。安徽省2013年查办环保系统腐败窝案、串案,该省16个市环保局无一幸免,许多环保官员主动帮企业造假,套取国家环保项目资金。蒙城县环保局原副局长赵瑞一个人,就帮19家企业造假,骗取环保财政资金数千万元。
而“不作为”却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位于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的京西学校,流经其校门口的北小河恶臭熏天,该校学生的父母很多在各国驻华使馆、联合国等驻华机构工作,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举报后,北京市环保部门却连污染源在哪都说不清楚,“国际玩笑开大了”。北京环保人士文剑平说,很难说环保部门是真不知道还是装傻,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是“失职”。
相当多的环保“不作为”,暗地里和违法企业老板“眉来眼去,勾肩搭背”,嘴上讲“为人民服务”,实际上“为人民币服务”。
位于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夏埔工业园区的广州市港威洗漂有限公司,在出租厂房过程中,允许没有排污许可证的漂洗企业排污,以此牟取暴利,涉嫌变相出租排污许可证。记者就此事进行了采访,新塘镇环保所毛所长却说,“我不懂环保法律法规,不知道它是否违法”。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塘镇环保所还出具书面材料,“证明”广州市港威洗漂有限公司排污量并未超标,但该企业在和广州欣颖服装有限公司民事纠纷的法律文书中,却承认自己排污量超标,不得不私接管道到附近的新洲工业园。环保部门和企业“自摆乌龙”,数据“打架”,至今未见增城市环保局采取任何行动。
当地一位环保干部私下告诉记者,这种乱象距离公开腐败,只隔一层窗户纸。环保治理难,根子在于一些基层干部与社会不正之风同流合污,“小部门大腐败,小腐败大后果,人民政府公信力就在基层不作为和乱作为中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