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33期 总第 498 期 2015年11月15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特别策划

官员辞职现象折射出的管理需求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党建基地研究员 刘汉峰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作为体制内的官员,其辞职行为越来越融入到普通职业选择与职业变动的大潮中了。尽管如此,由于社会传统意识中对官员职务变动去向非常重视,而且官员职务变动也在产生着新的社会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官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思考。文章从官员辞职现象出发,阐发官员辞职折射出的官场生态与...

新一轮官员辞职现象特点及成因探讨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程同顺 【摘要】十八大以来,频频出现的关于官员辞职的媒体报道,让社会对公务员辞职现象产生强烈的关注。每个官员辞职都有个体的考虑与原因,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十八大之后对官员的严格要求和我国干部制度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其中两个重要原因。宏观视野来看,新一轮官员辞职呈现出:辞职官员级别较高、大多年富力强、辞职时间有较强的阶段性...

官员离职动力来源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周 赟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赵 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总共发生过三次较集中的官员辞职现象,往往都出现在政治经济发生重大调整的历史节点。这预示着官员辞职与政府战略的调整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莫大关联,进而可以发现官员辞职的动力就是由政府变革的推动力与社会发展的吸引力所组成。只有当官员辞职成...

如何理性看待官员辞职现象

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文亮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何 旗 【摘要】辞官虽是个人行为,有其合理性,但辞官的背后却暴露出了目前的用人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不理顺这些体制机制问题,既容易造成体制内精英的流失,也不利于官场生态建设,更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文章认为应对之道在于,既要转变“官念”,让公务员回归职业本性...

刍议政商旋转门现象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陈天祥 【摘要】中西政商交流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基本上是一个单向度的流动,而后者则具有明显的双向流动的特征。人才在政商间转换本来无可厚非,但在中国这一现象倍受国人关注,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存在不健康的人员流动和转换。文章认为,最需要做的是疏通非公共部门向公共部门人员流动的渠道,使传统的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 【关...

公务员管理体制及未来改革方向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后 王明杰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尹 玖 【摘要】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执行者、落实者,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务员的管理既事关公务员个人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官员辞职倒逼公务员体制机制的完善,如何更好的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是一个值得我们持续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

公共治理

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特点及意义探析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腐败问题密集表态,有案必查,形成了持续反腐的高压态势。如今,“不敢腐”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廉政建设也已经成为“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党的廉政建设凸显了理论建设严谨、制度建设严密、作风建设严格、组织建设严肃的“四严”特点,对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理论...

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提升策略

【摘要】全面提升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建设,是当下高校廉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建设存在制度制订主体内置化等多重困境。为了使反腐执行力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做到:针对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特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明确执行主体,建立相应惩戒制度;明确高校反腐倡廉监督主体职责,形成对口监督局面。 【关键词】反腐倡廉 执行力 提升 高校 【中图分类...

基层社会治理中公民参与机制创新

【摘要】公民参与可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质量,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也为政府职称转变提供了可依靠的力量,让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化地整合资源,满足各主体的利益和服务需求。同时,公民参与也是促进政府与公民充分互动的手段,更是公民有序、合理表达意见的有效途径,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持续性动力。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公民参与 后单位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

深化改革与构建社会良性运行机制

【摘要】社会良性运行机制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能形成社会良性运行机制。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良性运行机制的构建。目前,我国的社会运行机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良性运行机制。 【关键词】深化改革 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动力机制 中国...

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人口发展趋势展望

【摘要】人口是城镇化的基础资源,农业人口迁移的进程与路径直接影响城镇化的质量,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处在转型阶段,研究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现状和分析其发展趋势将会为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文章探讨了研究我国农业人口流动现状,并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人口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镇化 人口迁移 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

从大众社会到网络社会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多元、市场发展等改变了原先简单的社会结构与生态,但由于社会矛盾的增生,民众的怨恨由阶级仇恨转变为因机会、收益不均而诱致的怨恨,而网络空间的出现为民怨的表达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大众社会的民粹主义的集体记忆再次被唤起。治理民粹主义需要借助多元社会团体的力量,创新社会治理。 【关键词】大众社会 网络社会 民粹主义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摘要】监护公法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社会转轨时期国家适当介入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尤为必要。然而,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公权干预严重缺位,表现为亲权和监护的性质、功能混同,公权干预的监护主体流于形式,监护监督机制缺位。为有效解决这一制度不足之处,真正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区分监护和亲权并明确监护人及亲权人的各自职责,明确公权干预的监护主体及完善...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制度执行问题探析

【摘要】制度执行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随着社会价值选择日趋多样化,在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现代治理理念下,作为实际制度执行者的多元治理主体,易产生违背制度设计的初衷来展开治理活动的动机,并导致制度执行不规范、不彻底问题在现实中时有发生。解决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制度执行力,成为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

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与善治路径

【摘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背后隐含着高压管控治理思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超越窘困的高压治理模式,调节社会安全气压,多种路径精准发力,实现新常态下群体性事件的善治。一是调整利益分配失衡,降低社会暴戾气压;二是完善评价体系,减轻基层政府稳控压力;三是转变职能,树立公信,主动削弱质疑压力;四是畅通表达协商渠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非经济领域改革的单兵突进,而是多个领域深层次改革的联动、协同。转方式倒逼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转型、简政放权助推国家“管理”走向“治理”;转方式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角色,催化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创新;转方式要求重塑“生态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必将推进国家...

突发公共事件与现代社会治理

在前工业时代,灾难被认为是同自然本身紧密相连的,因为那时的灾难主要是天灾,非人力所为,人类活动并不是这些灾难的诱因。现代社会的风险则更多地同人类的行为相关。在《风险社会》一书中,贝克提出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概念,他认为,现代性的出发点是控制不确定性,但是现代性又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很难找到不确定性产生的确定原因。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充...

经济与管理

特大城市CBD老区与新区如何协调发展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CBD概念,许多城市将CBD建在新区,但是新区与老区发展目标不一致、定位雷同、资源竞争和产业分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文章通过对CBD新区进行SWOT分析,并以杭州钱江新城和郑州郑东新区CBD为例,研究CBD老区与新区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和共生性,并结合区域经济学理论为CBD老区与新区协调发展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CBD 老区与...

新一轮全球投资规则的直接影响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投资规则必然会发生新的变迁,尤其是在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协议初步达成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必将形成新的挑战。对此,新兴经济体必须主动参与谈判并通过对规则的完善来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从根本上提升自我经济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新一轮全球投资 规则变迁 新兴经济体 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

全球经济持续衰退背景下银行业战略转型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持续衰退期”,这是一种新常态。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加快、精准预测难度增加、客户对错误的容忍度更低,银行业也相继开启了文化改革、缩减成本、优化资产负债表等战略转型。银行业在未来的十年里,必须更加勇于突破现状,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全球银行业 战略转型新动向 经济持续衰退 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F0...

环境保护税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社会的高度发展,推动企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针对目前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增加对环境污防治染的投资。对污染环境企业开征环境保护税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减少或免收单位或个人的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环境保护...

西部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与国家安全等领域,我国西部地方政府在其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文章对西部地方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以及所起作用进行科学研判,分析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扮演什么角色,行使怎样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关键词】地方政府 丝绸之路 地位 作用 【中图分类...

股指期货内幕交易监管困境与出路

【摘要】鉴于证券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具有风险关联性,应当合理界定和规制期货内幕交易,实现不同市场中内幕交易的跨市场监管。文章从内幕交易监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监管执法实践中存在期货内幕交易“认定难、执法难”的困境及其成因,提出正确界定期货内幕交易、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完善多层次化的监管体系、建立跨市场信息交流机制等具体措施以实现内幕交易的跨市场监管。 【关键...

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人力资本提升路径

【摘要】当前,我国的就业结构由非正规就业和正规就业共同组成。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就业规模超过2亿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50%。这个群体较少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仅阻碍了个人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且加大了社会不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从政府、企业以及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提升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困难及原因,有助于提出解决非正规就业问题的路径...

法治视点
社会民生
历史与文化
哲学思想

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

【摘要】大众传媒不断推进跨文化的交流,尤其在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变迁中起到双重推动作用。在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建构中,大众传媒要坚持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中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和而不同”的格局中增强少数民族对自身归属感的认知和主流文化的认同,从而让少数民族文化在媒介化语境中获得传承与现代转型的活力。 【关键词】大众传媒 少数民族文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与历史启示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19世纪40年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以独立、富强、自由为己任,在几个世纪曲折艰辛的持续探索中,所找到的唯一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分析这一道路的形成发展历程,对在“新常态”下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目标,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自信 历史启示 【...

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文艺工作指导思想比较

【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文艺工作所做的指示,是党的文艺路线在领导文艺思想中的重要体现。文章通过对比两次讲话,对不同历史时期党对文艺工作的指示作出比较分析,并力求获得思想认识的新提升与新收获。 【关键词】毛泽东 习近平 文艺思想 比较 【中图分类号】D26     ...

1953年后党对阶级关系认识变化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的8年间,党对国内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以1953年为界,受国内外两个重要事件及其连锁反应的影响,阶级斗争逐步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在国内,“新税制”事件促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加快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致力于消灭资产阶级;国际上,斯大林去世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匈牙利事件”使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重新思考国...

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文化价值的发展策略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传承着淳朴与仁厚的精神理念,但我国的农村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遭遇城市文化冲击、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等情况,因此,必须寻找乡村社会内部各方面、各要素之间的最优配置和整合,加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优化建构,为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努力。 【关键词】乡村文化 ...

要有文化自信亦要警惕复古主义思潮

【摘要】建设“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文化自信。当前的复古主义者一方面高调肯定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另一方面也在利用这一时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颠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思想政治任务。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复古主义思潮 复兴儒学思潮 ...

中晚唐时期朝廷对漕运体制的管控与维系

【摘要】唐朝步入政治安定、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后,以长安为首的关中地区,生活着数百万的民众。维持数百万人的口粮和生计,单靠关中物产远不能及,必须依靠漕运外调物资粮食来维持。文章对中晚唐各个时期政府对漕路的争夺、管控、经营及维护等重大政策、举措进行了论述和剖析,以资借鉴。 【关键词】中晚唐 运河漕运 江汉漕运 管控 维系 【中图分类号】K333.2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策略

【摘要】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民间传统艺术逐渐消失,而文化创意产业自身所具备的创新性、整合性及其所带来的高附加值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契机。文章主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以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民间艺术 问题 建议 ...

中国经验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武器”如何紧密结合

【摘要】从马克思关于“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的论断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是“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文章从历史必然、逻辑环节和实践启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武器”密切结合的双向路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和论述,以促进公众对此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性探析

【摘要】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积累的历史成果。文章概括性地厘清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并重点分析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联图式。通过话语阐释、主体阐释、文化阐释、哲学阐释由浅入深地加以剖析,为二者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维 阐释 相...

“亚当·斯密问题”之解

【摘要】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有关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思想的对立,自19世纪被德国历史学派富有针对性地提出后,饱受各个学派争辩,至今已逾百年,在经济史上被称作“亚当·斯密问题”。文章从“亚当·斯密问题”的由来谈起,运用行为生态学的Hamilton法则模型,紧扣“自然秩序”,对该矛盾作出了统一的理解与把握,最后点明该问题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

略论他者的建构范式与欧洲认同

【摘要】欧洲认同的界定在各历史阶段不尽相同,然而其内涵的建构离不开他者形象的描述和阐释。在梳理他者的建构范式之基础上,文章探讨这些范式与欧洲认同内涵演变的深刻联系,进而揭示欧洲认同的特质和建构过程中引发的问题。相较于此前欧洲对他者的建构,“历史作为他者”更具有反思的意味。 【关键词】他者 建构 欧洲认同 【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识码】A “认同...

戴维·米勒多元社会正义思想研究

【摘要】戴维·米勒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其多元社会正义思想是政治哲学理论界的一大丰富和补充,他的社会正义思想建立在人类社会关系的多元性基础上,人类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被其整合为三种样态:团结的社群、工具性联合体、公民身份,其中需要、应得、平等是相应主要的社会正义原则。 【关键词】社会正义 多元正义 需要 应得 平等 【中图分类号】B506      【文献标识...

从天职到禁欲

【摘要】马丁·路德在译经过程中赋予“Beruf”一词以“世俗职业”的涵义,这在事实上大大拔高了世俗职业的伦理价值,推动了世俗职业天职观的建立。卡尔文派凭借其上帝预定论的教义加之于信徒的强大而复杂的影响,在客观上促使入世禁欲的理性生活方式的建立。入世禁欲体现并作用于资本主义营利过程中,使资本主义精神最终确立。然而,新教伦理的背景却从形成了的资本主义秩序逐渐淡去...

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生态自然观的革命性超越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提出是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革命性变革。它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也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是科学的生态自然观。它不仅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蕴含着对自然权利论、内在价值论等的合理把握。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1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主张将人由...

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中的儒文化元素

【摘要】儒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古建筑等级制度、建筑美学设计制度、建筑营造制度的惯性思维、建筑营造技术传授方式等方面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当前我国建筑营造中存在形式主义、“千城一面”、缺乏特色和精品意识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中国古建筑营造制度中的儒文化元素及其体现能够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启示借鉴...

王国维与叔本华的交集

【摘要】王国维是近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中西学术交流的开拓者、实践者,在对西学的求索中,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哲学与其发生深刻交集并影响一生。王国维为解“人生问题”而从事哲学研究,其在哲学研究中迅速与叔本华发生交集,此后也始终未曾真正脱离过叔本华唯意志论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王国维 叔本华 交集 【中图分类号】B0   ...

主流文化建设中马、中、西三者间的交融与整合

【摘要】主流文化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起着团结人心和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主流文化建设不能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更不能移植嫁接西方文化,只能立足中国国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顺应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的趋势,科学引导与系统整合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体系,培育出与“中国梦”新征程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主流文...

国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