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专题 > 正文

西部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与国家安全等领域,我国西部地方政府在其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文章对西部地方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以及所起作用进行科学研判,分析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扮演什么角色,行使怎样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关键词】地方政府 丝绸之路 地位 作用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不仅为我国带动亚欧经济区域大合作的总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对滞后的欠发达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差距,推动我国整体均衡发展提供了机遇,更为西部地方政府建功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西部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西部地区在对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起着前沿和窗口作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由于具有运输大通道、能源大通道、安全大通道和资源大基地等积极因素,为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地区,是世界上油气储藏潜力最大的地区。早在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丝绸之路法案”,要求政府必须关注中亚与高加索地区,认为“丝绸之路国家一共掌握了4万亿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大能源通道,对内可促进西部地区大开发,提高新疆、陕西、青海、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加工、利用以及转换能力;对外可向西深化多种能源合作,同时可开展与我国能源相关的核电、水电等装备制造各领域的技术输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②

“丝绸之路经济带”幅员辽阔、地域宽广,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油气能源,而且还具有世界上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之为21世纪的战略资源大基地。“丝绸之路”所具有的丰富自然资源,为西部地区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西部地方政府可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发展与周边中亚国家形成耦合的产业,如棉纺织、农副产品、特色林果业、矿物的深加工,通过引进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和较强资本实力的大型企业,走“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之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产业优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形成西部地区多元的产业发展态势。

总之,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拓展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渠道,有利于西部地方政府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其二,推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动,有利于西部地方政府保障地区的能源安全;其三,加快了西部地区开放的步伐,有利于西部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环境;其四,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战略;其五,弘扬了西部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有助于复兴“丝绸之路”古老的文化,有利于西部地方政府积极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社会的均衡化发展。

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SWOT分析

优势分析(S)。西部地区在古丝绸之路贸易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发挥过重要作用,曾把古丝绸之路带入到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具有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两大战略的政策优势,西部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多改革红利,以及取得国家层面较多的政策支持,经济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民间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部地方政府取得的巨大成果能够直接转化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在动力,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人才优势与民间资本。

尤其是西部地区地缘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成为对旅游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为西部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地方财政收入。此外,西部地区与中亚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对外贸易十分活跃,能源与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产品生产与开发技术具有较高水平,为指导规划中亚国家的农业生产,促进双方农业合作搭建起良好的平台奠定了牢固基础,为西部地方政府对外合作、促进地区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劣势分析(W)。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西部地方政府的自身劣势,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其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西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较低水平,能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的资源与便利条件较少,加大了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难度;其二,从西部到中亚狭长的地理空间,城市密度与人口密度较低,尤其是生态环境非常差,而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给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带来了挑战;其三,虽然西部地区总体上处于和谐稳定状态,但仍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尤其是面临的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威胁越来越大,各种极端事件呈上升趋势。如果这些不稳定因素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与消除,必将分散西部地方政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注意力;其四,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西部五省区面积为3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6%,但铁路总里程却仅是14432公里,占全国铁路里程的14.78%,是中国铁路唯一未成网的地区,甚至连骨架都未形成。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新疆、青海仍为“一线牵”省区。③此外,公路运输总量与密度也落后于东部,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还需一番苦干才能赶上东部。目前西部地区缺少直接通往中亚的公路,仅有部分跨境公路与中亚国家相连,而这些公路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大量货物运输来说是不够的。在内河运输上,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限制,通向中亚的内河运输根本不具备通行条件。在航空运输上,西部地区仅乌鲁木齐和西安航空港具备较大吞吐量,其他航空港在吞吐量方面均显得较为“小巧”,根本无法肩负运输保障任务。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与建设不足状况,是西部地方政府面临的最大困境,而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需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资金的巨大投入,而资金短缺是西部地方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的最大软肋。

机会分析(O)。“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部地方政府对外开放找到了一个重大突破口,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其一,有利于西部地方政府开拓中亚市场,开发中亚资源;其二,有利于加强西部地方政府与中亚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相互协作,提升国际竞争力。西部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理应凭借区位的战略性优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引擎,为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新途径。因此,西部地方政府要把握好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机遇,努力把西部地区建成我国最具发展、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地。

威胁分析(T)。对于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来说,最大问题不是技术与资金,而是缺乏与周边各国的政治与安全互信。首先,在政治层面,部分中亚国家仍存在“反华”、“恐华”社会心理,既导致“民心不通”,又带来了很多操作层面的困难。尤其是中国缺乏清晰的中亚战略和实施规划,总体上是“做的多、说的少”,虽然这符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但中亚国家对中国在中亚利益的拓展却心存疑虑。这不仅需中央用大智慧去有效解决,而且也需地方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政治意图,积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其次,从地区安全角度来看,目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与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成为威胁西部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定,给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带来了巨大政治压力。再次,从经济角度来看,没有形成一个地区性经济协调机制,造成西部地方政府与周边各国沟通协商不够,即就是西部地方政府间也缺乏良好的协商合作机制。最后,从文化层面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过国家与地区,分属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与东正教文明等不同文化区域。按照文明冲突理论来分析,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无法妥善处理文化的差异,将会引起各个国家间的冲突与纷争,最终引发地区局势大动荡,给西部地方政府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带来巨大挑战。

西部地方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虽是国家层面上的大战略,决定着世界未来的经济秩序,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的我国西部地方政府,都希望能够顺畅地搭上便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央政府主要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与监督者等角色,负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地方政府更多政策层面的引导,但西部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在地方上的代表,以及各项政策的重要执行者,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扮演着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举措、埋头实干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在研究中所论述的西部地方政府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是地方政府的主观角色,即地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角色,这种角色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一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二是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三是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是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此外,西部地方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地位与作用的定位,既要从国家层面上全面思考,以体现国家战略与意志的需求,又要与地方政府具体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责任担当。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的特定内涵,西部地方政府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明确自己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安全与稳定环境,而西部地方政府则是做好这些方面工作的主体。近年来,美国、俄罗斯与日本等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激烈博弈,给西部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合作造成了巨大压力,并带来一定的地区安全风险。西部地方政府在破解压力与化解风险方面,既要与周边国家实现在国际经贸方面的政策沟通,又要在政治领域加强风险的管控,加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打击“三股”势力的安全预警机制,努力与周边国家实现政治与安全互信,做好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工作。

第二,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各领域的合作,西部地方政府应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带动地区国家互联互通和商品贸易,打造丝绸之路沿途产业带,促进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为其社会稳定提供支撑,为其缓解内部及相互矛盾营造条件;同时为西部地区大周边“睦邻友好带”、“安全稳定带”战略实施奠定更加坚定的物质基础,进而形成“和谐相处、守望相助”的“命运同体”④。

第三,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方政府必须要着力于公共基础建设。如果说实行大开放、大发展的东部沿海基础建设,主要在于港口和高铁、高速公路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那么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则应是全方位的主体“路”,即横贯欧亚的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管道、电网、通讯体系和现代的资金流通体系⑤。就是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五通”中的“道路连通、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因此,西部地方政府应按照中央的规划要求,加速推进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尤其在内力激发和外力拉动下,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提高其要素吸纳力和经济辐射带动力,最终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第四,要想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西部地方政府需做好如下几点:其一,健全各种预警与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与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免受损失;其二,强化部门的专业化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增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其三,完善行政决策追究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法定程序;其四,在搞好市场监督与管理的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办公效率,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少受累,以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的满意度,作为政府业绩的评价指标,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其五,捋顺与中央的财权与事权,制定积极的财税政策,通过大规模投资,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变成西部地方政府公共干预重地。大规模投资是符合公共管理原则的,尤其是对教育、文化与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具有公共管理属性,可极大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促进短期经济增长,并为私人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在西部地区经济腾飞中起到正向引导的促进作用。

第五,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中,西部地方政府应制定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方针。在历史上,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许多古老民族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虽然他们的语言、宗教与民俗各不相同,但都是民族融合的真实见证。西部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有的历史联系和特别的战略作用,使得西部地方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大力开展跨境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基础上,探索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机制,增强跨境文化的传播力,把丝绸之路建成和谐友好之路。这既可推动西部对外文化交流,也可加强民间文化交流;既可加强公益性文化交流,也可积极推动商业性文化贸易的发展。通过树立大格局的理念,积极促进各种文明的交往,充分发挥我国的软实力,做好人心通的工作。

(作者分别为西京学院讲师,西京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系2015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5JK2174)

【注释】

①Ouse, Authorizes Expanded Aid to Countries Along Silk Road, CQ Daily Monitor, August 2,1999.

②谢文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上合能源合作探析”,《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第1期。

③“2009年中国铁路行业信息咨询报告”,中国报告大厅网,http://www.chinabgao.com/reports/61142.html。

④王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能源外交”,《国际石油经济》,2013年第12期。

⑤“发扬丝绸精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日报》,2013年10月23日,第3版。

责编/张晓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经济带   地位   作用   西部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