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守护古籍 青春接力

人民论坛网评配图

近日,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招募创作者通过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创作相关内容、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但古籍“续命”迫在眉睫。据了解,全国现存古籍和民国线装书5000多万册件,有1000多万册件亟待抢救性修复。而古籍修复这项国家级非遗,由于技术难度和行业冷淡,受困于人才和资金缺乏。

尊重历史、保护文物、守护传统文化,是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就掀起了青年群体对于文物修复的关注。南京金陵刻经处,青年“古籍医生”屏息凝神,利用望闻问切,让一本本古籍“延年益寿”。在今年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以及文物保护环节,“90后”挑大梁,展现中国考古蓬勃朝气。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并加入到文博行业中来,他们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创新意识强,成为了传承中华艺术传统文化、保护中华典籍的“一线力量”。

历经朝代更迭和战火侵袭,不少古籍遭受损毁丢失。抢救和保护古籍,刻不容缓。古籍是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古籍修复行业,亟需一批理念先进、丰富知识、技艺高超的有志青年。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已经由刚启动时的不足百人增至如今的千余人。

古籍的保护和修复,要依托高等院校的科研与教育优势,设置汉语文学、书画复制、文献修复等主干课程,对青年修复人才既强化科学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灌输,又提供精进传统修复技术培训,通过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进一步塑造综合性的高级修复人才。要注重构建“师带徒”培养模式,在“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育中,帮助青年修复人才掌握经验、磨练技艺,在传承与开拓中促进古籍修复发展。要搭建好古籍文献传承交流平台,及时响应年轻修复师在知识、技术等方面需要,畅通传承古籍修复技术渠道,致力于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不断为古籍保护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要能坐得住冷板凳”,这是古籍修复行业里常说的一句话。修复古籍,考验的是耐心细心,反映出的是恒心毅力,需要青年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吃得了苦,满怀参与古籍修复工作的信心热情,在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道路上甘于“十年磨一剑”。青年要勇于接过古籍修复“接力棒”,发挥独特优势,体现应有担当,借助互联网技术,以说书、绘画、复原美食等多种形式,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让古籍真正“活”起来,使更多社会力量自发参与到古籍保护活动中来。(作者:刘启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