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宋代家训中的官德教育

核心提示: 宋代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繁荣期,家训教育独有千秋,家训文献卷帙浩繁。寓于家训中的官德教育以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忠孝立身、倾心报效,廉洁奉公、勤政为要为基本内涵,流风遗韵,泽被后世。

【摘要】宋代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繁荣期,家训教育独有千秋,家训文献卷帙浩繁。寓于家训中的官德教育以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忠孝立身、倾心报效,廉洁奉公、勤政为要为基本内涵,流风遗韵,泽被后世。

【关键词】宋代  家训  官德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今山东邹城市铁山公园孟子书院内,矗立着一通明代石碑,上刻北宋名臣陈瓘的十六字家训——“事亲以孝,事君以忠,为吏以廉,立身以学”,简明扼要地展示出宋代家训文化中“修齐治平”的深刻内涵与“家国天下”的抱负情怀。

“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训则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正所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广义的家训,不唯有建章立制、形诸笔墨的传世文献,还有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的躬身示范。家训既具劝谕性,也具约束性。宋代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繁荣期,家训教育独有千秋,熠熠生辉。家训文献体式浩繁,有片纸短章式的警句格言如《包拯家训》,有卷帙繁富的辑录之作如《温公家训》,有流传甚广颇具社会影响力的童蒙读物如《童蒙训》,有家训总集的编纂如《戒子通录》,还有数以千计的家训诗赋如《集事诗鉴》等,撷英集萃,蔚为大观,成为家训文化兴隆昌盛的显著标志。

宋代家训因家庭或家族各异,训诫内容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对敦亲睦族、修齐治平的训诲,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修身正己、为政以德亦成为家训中官德教育之主旨,流风遗韵,泽被后世。

官德修养之基:修身养性,志存高远

宋代家训以“修齐治平”为纲,立足于修身,着重培养具有理想抱负、志向高远的人格品质,把勤学、立志、谦恭、节俭、功名、诚信等作为修身养性、为官之德的具体教育内容。

宋代“崇文右儒”“以文治天下”,科举制成为最基本的选官之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和追求。署名宋真宗的《劝学诗》已直言不讳地将富贵利禄作为读书向学的诱饵。读书入仕成为不同阶层家庭子弟通向荣华富贵的便捷之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并非虚幻的社会现实。正缘于此,宋代家训把励志勉学、成才报国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宋代家训中多有修身立志的教诲,强调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初宰相范质在《诫儿侄八百字》中说:“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尝闻诸格言,学而优则仕。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欧阳修在《诲学说》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以读书增长知识,改变人的精神气质,教诲子孙。陆游则站得更高,他教育子孙要树立以天下为己任、读书为大众的思想:“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五更读书示子》)朱熹在《朱子家训》中也劝诫“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古人云:“德者,事业之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俭以养德”,俭是修身养性的必由之途。俭用养廉、尚节崇俭是为官清廉的基础,是入仕为官必备的品格,历来被各氏家训奉为美德。唐代李商隐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诗句。宋代家训中的官德教育尤为注重对子孙“民生艰难”的教育。如仁宗朝宰相陈尧佐即以“居家以俭约为法”训诫子弟。在《宋史》中被称为“布衣宰相”的范纯仁得其父范仲淹之教,以廉俭、忠恕立身,提出“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教育思想。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认为治家之道“以俭素为美”,反对“以奢靡为荣”,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黄庭坚《家诫》中有“无私贪之欲,无横费之财”之训。赵鼎《家训笔录》认为“节俭一事,最为美行”。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更是把节俭视为持家第一要务,说:“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彭龟年也有“治家以俭”的教育思想:“惟俭与廉,治家及身。”倪思《经锄堂杂志》则说:“俭者,君子之德。世俗以俭为鄙,非远识也。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奢则用不给,奢则贪求,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奢则不可以训子孙。”

宋代家训专注把做人要诚信、立志要高远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如《二程遗书》载:“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学在诚知诚养。”“至诚可以赞化育,可以回造化。”又说:“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胡安国在家训中教育子弟要“诚实无私”“以忠信为本”,提出“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的思想。袁采在《袁氏世范》中特别强调忠、信、笃、敬的修养,说:“人贵忠信笃敬。”“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程门四先生之一的谢良佐在《训子求同理》中云:“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南宋理学家胡宏在《知言》中也说:“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这清晰地表现出家训中志存高远、益世济民、励志教育的丰富内涵。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官德   家训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