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对40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思考(2)

【第二个关键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40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什么要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势首先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曾被视为奢侈品,是年轻人结婚“三大件”之一。诸如“凤凰”、“永久”、“飞鸽”,曾是短缺经济年代人们普遍追求的响当当的知名品牌,而今已成为一个个记忆中的符号。自行车现在依然以共享单车的形式继续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方便,但各种样式、各种品牌、各种动力源的汽车作为私家车已经十分普遍地进入了我国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改革开放的相关举措一桩桩、一件件,最终都会落实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上,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安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逐步提升上。改革开放40年是当代中国发生重大变革、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40年。到底是什么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这样巨大的变化呢?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然而,经历过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人,对于是不是要通过发展生产来改善生活,虽然心有期盼但仍然顾虑重重,因为“唯生产力论”曾经让多少人受到过冲击、遭到了批斗。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全党的工作重心造成的长期严重扭曲,党中央重新科学地确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针对“文革”余毒对干部群众思想上的严重禁锢,邓小平同志十分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他还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适应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个“不适应”既包括落后也包括超前,“文革”中推行的“一大二公”就是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的改革是怎样打破这种“不适应”的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先河。几乎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步的1978年底及以后的1979年1月,安徽、四川、云南、广东等地,陆续推出“分地到组、以产计工”“以产定工、超额奖励”等多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或包干到组。这种以土地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突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1979年,四川省粮食产量640亿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1978年多出40亿斤。

这种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逐渐从农村推向城市。我们至今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记忆犹新。今天看来,这是一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当时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影响。它的“发明者”是深圳的第一代拓荒者、时任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袁庚。他1980年提出这句口号,直指时间观念淡漠、劳动效率低下的落后现实,在当时整个深圳乃至全国引起轩然大波。直到1984年,邓小平同志给予肯定,争议才得以平息。《东方风来满眼春》记述了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同深圳市负责人李灏等握别时的一个细节:邓小平向码头走了几步,突然又转回来,向李灏说:“你们要搞快一点!”多么意味深长啊!正是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各地逐步进行了所有制领域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摒弃单一公有制模式,创造性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打破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达569万人,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更是兴起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热潮,很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都是这个时期起步的。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党积极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类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使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强调“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推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各类企业加大投入,科技研发大大推动了各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回暖复苏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以及高铁、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国家层面看如此,每个人体会也很深。比如通信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城市寄信到农村需要一个多星期甚至半个月,后来有了程控电话,九十年代末期手机开始普及,现在视频连线十分方便。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40年,也是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4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在装备制造、尖端技术等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然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在更高层面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银冰瑶]
标签: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