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孤立主义与美国的政策取向(3)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8月4日宣布中立,并以中立国地位同交战双方作生意,但交易对象主要是英法等协约国。实际上,美国成为供给协约国军火、军用物资和粮食的巨大基地。直到1917年,当战争局面出现不利于协约国态势时,美国担心协约国失败将会收不回巨额贷款,才对德宣战,同时继续向协约国提供军火和军用物资等。到第一次大战结束时,美国对协约国的贷款总额由27亿美元猛增到94亿多美元,一跃成为欧洲的主要债权国。美国参战,不仅发了大笔战争财,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美国的政治影响和地位,获得了对欧洲乃至世界事务的决策话语权。1918年,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抛出战后安排的十四点纲领,目的是要“按照我们的心愿完成对世界地图的重新绘制”。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和产生的结果,标志着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深远,不仅对经济造成空前的破坏,而且也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国际关系进而恶化,并酝酿着一场新的大规模战争。这种形势推动美国孤立主义思潮迅猛泛滥,加上群众早已存在的和平主义情绪,避免卷入未来的一切战争成为普遍共识。罗斯福总统出于政策考虑,很大程度上也支持孤立主义,一是国内经济复兴需要暂时避免卷入国际纷争,二是在国际局势变化纷纭、战争气氛日盛之际,需要静观其变和思虑对策的时间。这样,孤立主义再度完全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美国对外政策,而且逐渐衍变成纵容侵略的绥靖主义。从1935年8月起,在欧洲战争气氛日益浓重的时候,美国连续通过了四个中立法。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迟迟不肯卷入其中。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对美宣战,美国才直接参战。实力雄厚的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行列,标志着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该说,美国为战胜世界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孤立主义是在美国独立后国力处于相对弱势情况下的一种明智的政策选择,为美国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而远离欧洲大陆以及国家两侧是大洋的地理环境优势,则为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地缘条件。在美国强大起来后,孤立主义又是其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持对世界事务自由抉择行动的一张王牌。概括来看,在独立后130多年的时间里,孤立主义一直是美国外交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但在二战前期的绥靖主义政策,也使美国尝到了最大苦果,得到了惨痛教训。

美国和新孤立主义

二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登上西方乃至世界霸主位置,世界地位的变化和利益范围的扩展,必然对美国的国际作用与义务提出新要求,最终使美国由孤立主义走上全球主义及干涉主义的道路。美国凭借超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担当起二战后的“世界法官”和“世界警察”角色,在全球范围内缔结军事同盟,建立军事集团,设立军事基地,并多次发动战争,对别国肆无忌惮地进行干涉和侵略。与之同时,还以“民主”“自由”为旗帜,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竭力推行所谓普世价值的美国“模式”。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为,遭到普遍反对和抵制。而每当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对外遭受失败和严重挫折后,美国国内都会掀起一阵关于对外政策的辩论。挑起辩论的主要是主张回归孤立主义的一部分人,他们的观点往往夹杂着自由主义等思想,实际是传统孤立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被称作新孤立主义。

二战以来,美国已有过几次新孤立主义思潮,试图改变或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影响较大的大约有三次。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孤立主义   美国   取向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