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专题 > 正文

【独家】看青年学子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发展(2)

洋学生来中国“取经”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生源国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创历史新高,前10位生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日本和越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长明显。2016年沿线64国在华留学生共207,746人,同比增幅达13.6%。为服务国家战略,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也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享受2016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的49,022名学生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占比61%。

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国知识,传递中国文化,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里,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冠秀杰正打开一卷《大唐西域记》进行认真的研读,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的他,把这本史著作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当时,印度还没有像中国记载历史的习惯,印度对于当时历史与考古的研究都靠这本书。我希望能推动两个文明古国更多的交流。”冠秀杰说。

“世界非常大,你要走出土耳其,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在父亲的鼓励下,土耳其男孩白振国高中毕业之后来到中国,在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2015年暑假的一次中国西部7省51天旅行被他整理成了一本名为《51天中国行》的书并发行出版,独特的观察视角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真实的中国。“我的梦想是学习马可·波罗,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白振国说。

白振国根据自己旅行经历写作的图书《51天中国行》

白振国根据自己旅行经历写作的图书《51天中国行》

就读于厦门大学孔子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穆罕默德·哈桑·拉乌夫则期待着毕业后回到祖国,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很多巴基斯坦人都希望学习汉语。我希望能够好好学习,把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带回家乡。”穆罕默德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力量。国内外留学生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弘扬“文明互鉴”的“丝路精神”,在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以及增进友好情谊等方面贡献出了宝贵的智慧。

今天,“一带一路”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将海内外青年学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心逐梦,共筑友谊之桥。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新京报、教育部网站。)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